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林辉通讯员韩竞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卫建委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的中药方清肺排毒汤更是成为“网红”药。清肺排毒汤用法里的“每次服完药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一碗”被一些网友津津乐道。原来,家常便饭的大米汤也有抗“新冠”效果,那一日三餐喝大米汤岂不就够了。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大米汤常作为“药引”使用“这里的‘大米汤’即煎服中药中常用的‘药引’。”医院药学部执业药师焦伟杰介绍说,中医认为,米或米汤味甘、苦,归脾、胃、心、肺经,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固肠止泻等功效,常用作清热药、补虚药、收涩药的药引用。譬如:在《小儿药证直诀》的泻白散中,佐以粳米一取助君药加强清肺热之效,二取培土生金来补养肺热耗伤阴津;《证治准绳》中治疗下利、便脓血等症时均加粳米,以达其“温中补气补下元”之效;《千金要方》中治产后痢赤白的心腹刺痛方,方中亦以粳米与味酸性温的石榴皮相配伍,取其固肠胃、止血痢之效。此外,《中国药典》年版中妇科通经丸、控涎丸、疳积散等多种成药也选择米汤作为药引。据焦伟杰介绍,清肺排毒汤中,使用米汤的目的类似《伤寒论》中白虎汤之用粳米,一方面以其清心除烦之力助清热之功,同时缓以粳米之甘和,养胃生津而不伤正效果,并非是发挥抗“新冠”作用。●食用大米并不都是粳米中医典籍中均以粳米入药,医院和药店并没有药用粳米出售,方中所载的粳米和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有区别吗,药用能不能用食用大米替代粳米呢?《本草经集注》指出“方药有俱用稻米、粳米,此则是两物”,《农书》记载:“南方水稻,其名不一,大概为类有三:早熟而紧细者曰籼,晚熟而香润者曰粳。”在《汉语大词典》中指出:“粳,稻之不粘者,今指一种介于籼稻、糯稻之间的晚稻品种,米质粒短而粗,粘性较强,涨性小。”“可见粳米指米的一种,并不通指米。”焦伟杰介绍说,食用大米可分粳米、籼米和糯米。糯米色白、粘性大较容易区分;粳米米粒呈椭圆或圆形,煮后粘性油性均大;籼米米粒细长或长圆形,粘性较小。常见的珍珠米、水晶米、东北大米等为粳米。同是“粳米”,入药也是要分“三六九等”的。《证类本草》曰:“仓粳米,炊作干饭食之,止痢,又补中益气,坚筋,通血脉,起阳道。”《证治准绳》载健脾丸,用法以陈米汤下。“由此可见,粳米入药时,陈粳米为佳,典籍多推荐一年陈粳米。”焦伟杰说,做药引时,一般以米汤送服药物或者服药前后另服米汤。入汤剂时煎煮法大致有三种:一是粳米与药共同煎煮;二是用熬好的药汁与粳米共煎至米熟;三是用粳米煎煮的汤汁与其他药同煎。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刘惠杰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iyangshizx.com/hyzx/166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