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山东凭借自贸试验区,再一次成为热议的焦点。 关于山东自贸试验区的讨论扑面而来,其中大部分还是聚焦在济南和青岛之间,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三大片区之一的烟台,依旧没有太多的“存在感”。 同时,没有济南的政治优势也不具备青岛国际形象的烟台,凭借着自身努力成功“并肩”济青,成为山东的“三核”之一,又岂会是等闲之辈。 烟台是山东首个通商口岸城市,百年来却一直追赶青岛的脚步,曾经的全省第二,如今也被济南甩在了身后。烟台,终究要在青岛和济南的夹击中,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捍卫经济发展重城的“核心”地位。 撰文/?张慧 烟台追赶青岛的百年脚步 年,烟台GDP总量.58亿元,低于济南的.56亿元,其在省内保持了14年的GDP亚军“拱手”让给济南,退居第三。 年1月,济南将莱芜纳入其中,大幅拉开与烟台的差距,烟台想要再度拿回“亚军宝座”,难上加难。就连烟台市政府也仿佛认清了眼前的现状,提出了在省内“保三争二抢第一”的目标。 但如今沦落为山东城市博弈里“老三”地位的烟台,在多年前,也曾有过可以“争第一”的契机。 年,清政府批准将《天津条约》中的11个通商口岸之一登州改为烟台,山东首个通商口岸诞生,烟台的命运也由此转折,而这一时间节点,比青岛早了30年,比济南早了40多年。 此后,烟台港洋商货船你来我往,进出口贸易额不断攀升,到年,烟台的对外贸易额达到万海关两,其中洋货进口万海关两,国货出口万海关两。 烟台太平湾老照片 转折的到来是在年,连接济南与青岛的胶济铁路建成通车,原本通过烟台出口的货物易道青岛。仅3年的时间,这条距离烟台公里的铁路,便促使青岛成为山东第一港口,也将烟台隔绝在外,烟台只能看着源源不断的货物通过胶济铁路输送到青岛港。 此时,烟台商界仿佛才如梦初醒,想起了年被提议修建的烟潍铁路,然而,当第一条蓝烟铁路通车时,已经是年了,曾经说好的“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线”,比胶济铁路晚了50多年,烟台也没有了跟青岛一争的实力。 而青岛则凭借胶济铁路与济南、潍坊、淄博建立联系,山东内陆以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的农产品通过各种渠道汇集到济南,再通过胶济线输送至青岛港直抵消费市场。胶济线所能辐射的区域都成了青岛港的腹地,“山东第一港口”的繁荣更胜从前。 与此同时,济南开埠,山东省内俨然成为了青岛与济南“双城记”的主场。但烟台,并没有被历史遗忘。 年,烟台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一举站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而伴随着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烟台也再次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开始奋起直追。 改革开放焕发了烟台新的生命力,此后,房改政策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大批量的房地产企业,农村改革使这里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烟台强大的县域经济成为一大发展标志。 到4年,烟台成功“逆袭”,GDP总量将省会济南甩在了身后,这一“甩”,便是14年之久。 彼时,从青岛济南的夹击中突围崛起的烟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招商引资,产业革新,力争追赶“经济龙头”城市青岛的步伐,循序渐进。 “三核”协同发展,破解山东困局 年,济南经济总量超越烟台后,烟台“着急”了。 在产业升级时期,烟台的传统优势产业——工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在省内一直领先的上市企业数量,也正在被青岛追赶;还有一些土生土长的大型企业,因为发展空间的限制,搬离烟台;就连一直被烟台视为短板的交通建设的推进,也并不顺利。 与济南青岛没有较强联系的烟台,并没有得到这两大城市的产业配合,甚至还因为部分产业的重合,隐隐被限制了发展。烟台如何闯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国家,山东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年,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济南、青岛、烟台成为三大核心城市各挑大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进而向其他城市辐射延伸。 年山东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这三座城市有了进一步明显的定位:济南要在数字经济、健康医疗、量子通讯,青岛要在现代海洋、智能家电、轨道交通,烟台要在核电装备、虚拟现实等领域,布局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标志性大项目。 此次,在国家确定的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也选定了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并与它们在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中承担的定位多有重叠,烟台未来的发展俨然与济南青岛联动在了一起,产业的配合、资源的共享,都触手可及。 烟台与青岛迎来联动发展机遇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山东自贸试验区的任务是:围绕加快推进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发展海洋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提出了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和探索中日韩三国地方经济合作等。 其中,烟台片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中韩贸易和投资合作先行区、海洋智能制造基地、国家科技成果和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示范区。 而自山东自贸试验区公布后,烟台已传来了一波好消息: 8月26日,国家公布新一批自贸区名单,其中山东自贸区包含烟台片区29.99平方公里; 8月30日,山东自贸区正式揭牌,烟台片区4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合同金额97.1亿元; 8月30日,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政策推介会在北京举行; 8月31日,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挂牌,同日,举行新项目入驻仪式; 烟台自贸区挂牌首日,京东云数字经济产业中心等4家贸易总部、中国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智能传感技术与系统研究院等11家科创平台入驻,荣昌生物新药产业化项目等12个项目集中开建…… 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备受瞩目。近年来,烟台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打造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建设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区”的发展目标。 年,烟台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收入达.18亿。目前,烟台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达到家,其中13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在建或规划建设的生物医药园区有25个,其中6个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 在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之余,烟台在高端制造装备、“经略海洋”战略等方面也有着长久的布局,而这些,也恰恰是青岛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 烟台与青岛同为工业重城,同为胶东半岛沿海城市,在未来布局上本就有协同发展的需要。且不说烟台的海阳市、莱阳市是青岛都市圈的重要组成,本就享受青岛发展带来的红利。烟台本身与青岛在胶州半岛一体化发展中的地位,便已经决定了这两座城市未来的密不可分,伴随着青荣城铁、龙青高速等交通要线的联通,青岛和烟台之间的联系必将更加紧密。 未来,济青烟三城互有竞争,但更多的,还是组团协同,济南、青岛、烟台的“三核”如何实现错位发展、促进良性竞争,也将直接决定全省的发展走向。 凤凰网青岛原创 资料来源:瞭望智库、大众网、本网新闻稿件等 ◎本账号现已全网多平台运营,欢迎搜索“凤凰网青岛”订阅 ◎青岛城市精英资讯第一微刊 凤凰青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