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置在中南半岛的唐朝行政区(一)

——安南都护府及其正州县建置沿革考述

唐朝置在中南半岛的行政区,以天宝十三载()为断代,主要有岭南道安南都护府及其属下各正郡(州),以及各羁縻州。在此前后,还存在过驩、峰等州都督府。都护府、都督府都是军政合一机构,羁縻州则是民族自治政区。

岭南作为唐朝南方边区,唐初置广、交、桂、容、邕五管,皆负有“绥靖夷僚”职责;作为统领北部湾西部沿海及内陆地区海陆军戎的机构,天宝十载,始置方镇——安南管内经略使,兼安南都护,成为岭南五管中负有管理海路邦交朝贡、蕃商互市等职能的边镇之一。至德二载(),改安南管内经略使为镇南管内经略使、兼镇南都护。此后境内正郡(州)县归方镇管辖,都护府但管直辖正县及羁縻州。乾元元年(),升镇南管内经略使为镇南管内节度使,仍兼都护。广德二年(),降镇南管内节度使为镇南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略使,兼都护如故。永泰二年(),改镇南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略使为安南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略使、兼安南都护。贞元六年(),改安南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略使为安南管内观察经略等使。咸通四年(),陷于南诏。七年,收复,改置静海军节度使,仍兼安南都护。本文所述行政区划,皆以都护府及其所领正州(郡)县为主。

唐代交州地区重要正州(郡)县多分布在以红河下游平原为中心的北部湾沿海地区。本文根据有关历史文献,以盛唐时期的天宝十三载为时代断面,复原交州地区都督府、都护府、郡(州)、县等各类政区在整个唐代的建置沿革、分合省并、隶属关系、名称改易及治所今地,反映唐朝南部边疆濒海及内陆地带行政实况。州县列目中,凡属天宝十三载存在者,皆加粗字体,以示区别。安南地区的一些相邻州县,往往会出现先后同名而异地建置的情况。如交州都督府在武德五年割爱州移风、九皋、建正、真宁四县置真州,治移风县,贞观元年州废,以废南陵州日南、废真州移风、废胥州胥浦、废都州军安四县另置真州,治日南县。两个真州的治所不是在同一州内移动,无法置于同一目中,《新唐书·地理志》分别使用“前真州”、“后真州”来称呼。本文将此种方法推而广之,凡相邻地区(一般是在同一政区内)出现同级同名异地政区,则分别冠以“前”、“后”二字以示区别。本文基本史料是两《唐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三书所记无歧异者,迳录之,不出注。若有歧异记载或错误、脱漏之处,则作必要考证、修订和补充,并参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唐代图(地图出版社,)证之。不当之处,敬祈指正。

武德元年(),隋交趾太守丘和以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及林邑、海阴、匕景三郡空名附萧梁,改为交、爱、德、林、海、匕六州,置交州总管府。四年,归唐,改交州为宋州,改交州总管府为宋州总管府,隶山南道行台,置慈、龙、鸢、隆、峰、道六州。五年,别置交州,移总管府治于此,改宋州总管府为交州总管府,隶荆州大总管府;置顺、安、山、胥、前真、永、积七州;改德州为南德州,并林、匕、海三州割隶南德州总管府。六年,改宋州为南宋州,慈州为南慈州,隆州为南隆州,道州为南道州。是年,改南道州为仙州。七年,改为交州都督府,隶荆州大都督府,改永州为都州,割钦州都督府玉州来属。九年,改积州为南陵州。贞观元年(),改南陵州为后真州,割玉州隶桂州都督府,废南宋、南慈、鸢、龙、南隆、顺、安、山、胥、前真、都十一州。二年,属岭南道。十年,废仙、后真二州。十三年,交州都督府督后交、爱、峰三州。

前上元二年(),割桂州都督府陆州来属,置庞、汤二州,升羁縻长州为正州。永隆二年(),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罢交州为安南都护府直辖地区,以废驩州都督府之驩州来属,都护府治宋平县。垂拱二年(),割容州都督府山州来属。

武周大足元年(),改庞州为武安州,升羁縻福禄州为正州。长安四年(),安南都护府领峰、爱、驩、长、福禄、武安、汤、陆、山九州及一直辖地区,治宋平县。

唐神龙元年(),复武安州为庞州。开元二十六年(),割广州都督府崖、琼、万安、振、儋五州来属,升羁縻武峨州为正州。

天宝元年(),置忠义郡,改峰州为承化郡,爱州为九真郡,驩州为日南郡,长州为文阳郡,福禄州为福禄郡,汤州为汤泉郡,庞州为武曲郡,武峨州为武峨郡,改陆州为玉山郡,割隶容州都督府,山州为龙池郡,割隶邕州都督府,崖州为珠崖郡、琼州为琼山郡、万安州为万安郡、振州为延德郡、儋州为昌化郡,并割隶南海郡都督府。十载,割普宁郡都督府玉山郡来属。十一载,废忠义郡。十三载,安南都护府领承化、九真、日南、文阳、福禄、汤泉、武曲、武峨、玉山九郡及一直辖地区,治宋平县。至德元载(),以安南都护府承化、九真、日南、文阳、福禄、汤泉、武曲、武峨、玉山九郡置安南管内经略使,仍兼都护,都护府只领直辖县及羁縻州,亦称安南府。二载,避安氏名姓,改为镇南管内经略使,改安南都护府为镇南都护府,福禄郡为唐林郡,镇南管内经略使兼都护。

乾元元年(),升为镇南管内节度使,仍兼都护,复承化郡为峰州,九真郡为爱州,日南郡为驩州,文阳郡为长州,武峨郡为武峨州,汤泉郡为汤州,武曲郡为武安州,玉山郡为陆州,改唐林郡为唐林州。广德二年(),降为镇南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略使,仍兼都护,置演州。永泰二年(),改为安南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略使,改镇南都护府为安南都护府,安南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略使兼都护。贞元六年(),改安南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略使为安南管内观察经略等使,仍兼都护,升羁縻郡州为郡州来属。二十年,爱、演、驩三州陷于环王国。元和元年(),降武峨、汤二州为羁縻州,隶安南都护府。二年,收复爱、演、驩三州,升羁縻谅、武定二州为谅、武定二州来属,置贡州。十五年,安南管内观察经略等使兼安南都护领峰、武定、谅、陆、武安、郡、长、贡、爱、演、驩、唐林十二州,治安南府。

宝历元年(),移府治于苏历江东北岸(今越南河内市嘉林县城金关上),是年,还治宋平县城。咸通元年(),安南府、峰州陷于南诏,移都护府及使治于武安州。三年,收复安南府。四年,再陷于南诏,置行都护府于容管之廉州,罢镇。七年,收复安南府及峰州,置静海军节度使,仍兼安南都护,罢行安南都护府,升羁縻苏茂州为正州,降贡州为羁縻州。十四年,静海军节度使兼安南都护领峰、武定、谅、陆、苏茂、武安、郡、长、爱、演、驩、唐林十二州,治安南府。

      一、安南都护府直辖地区(交州)    

交州(~,~)—安南都护府直辖地区(~)—镇南都护府直辖地区(~)—安南都护府直辖地区(~,~,~)

安南都护府直辖地区,本隋交趾郡,领宋平、前交趾、隆平、嘉宁、平道、龙编、朱鸢七县,武德元年,萧梁改为交州,以隋旧州为名,治宋平县,置交州总管府。四年,归唐,改为宋州,隶宋州总管府,并置前南定、弘教二县;割嘉宁县隶峰州,平道县隶道州,龙编县隶龙州,朱鸢县隶鸢州;改前交趾县为慈廉县,割隶慈州;置义廉、封溪二县,并隆平县割隶隆州。五年,割宋州后交趾、怀德二县置交州,治后交趾县,复置交州总管府。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贞观元年,以废南宋州之宋平县、废南慈州之慈廉县、废南隆州之隆平县、废鸢州之朱鸢县来属,改慈廉县为交趾县,省后交趾、怀德二县,都督府移治宋平县。十年,以废仙州之平道、龙编、武平三县来属。十三年,交州领宋平、交趾、隆平、武平、平道、龙编、朱鸢、前南定八县,治宋平县。

前上元二年,置武安、临江二县,割隶庞州。永隆二年,废交州为安南都护府直辖地区。

武周长安四年,安南都护府直辖地区有宋平、交趾、隆平、武平、平道、龙编、朱鸢、前南定八县。

唐先天二年(开元元年),改隆平县为太平县。十年,省前南定县。

天宝十三载,安南都护府直辖地区有宋平、交趾、太平、武平、平道、龙编、朱鸢七县。至德元载后,亦称安南府。二载,改为镇南都护府直辖地区,亦称镇南府。

永泰二年,复为安南都护府直辖地区,仍称安南府,置前南定县。大历五年,省前南定县。贞元七年,置后南定县。元和十五年,安南都护府直辖宋平、交趾、太平、武平、平道、龙编、朱鸢、后南定八县。

咸通元年,陷于南诏。三年,收复。四年,复陷于南诏。七年,收复。十四年,安南都护府直辖县不变。   

1.宋平县(~,~,~)

本隋交趾郡旧县,武德元年,隶交州。四年,隶宋州,均为州治,并析置弘教、前南定二县。五年,析置后交趾、怀德二县。六年,隶南宋州。贞观元年,州废,还隶交州,自后交趾县移州治于此,省弘教、后交趾、怀德三县来属。永隆二年,直属安南都护府,为府治。至德二载,直属镇南都护府,仍为府治。开元十年,省前南定县来属。永泰二年,直属安南都护府,并析置前南定县。大历二年,移治新城(今越南河内市还剑郡)。五年,省前南定县来属。贞元七年,析置后南定县。咸通元年,陷于南诏。三年,收复。四年,复陷于南诏。七年,收复,仍属安南府。

附旧县1弘教县(~)

武德四年,析宋平县置弘教县,盖取弘扬教化之意,治弘教城(今越南河西省富川),隶宋州。六年,隶南宋州。贞观元年,省入宋平县。

附旧县2前南定县(~,~)

武德四年,析宋平县置前南定县,治南定城(今越南南定省南定市),隶宋州。五年,割隶交州。开元十年,省入长州铜蔡县及交州宋平县。永泰二年,析交州宋平县复置前南定县,隶安南都护府。大历五年,复省入交州宋平县。

附旧县3后交趾县(~)—后南定县(~,~,~)

武德五年,析宋州宋平县置后交趾县,治新交趾城(今越南河西省河东市),割隶交州,为州治。贞观元年,省入宋平县。贞元七年,析宋平县置后南定县,治新南定城(今越南河西省应和),隶安南都护府。咸通元年,陷于南诏。三年,收复。四年,再陷于南诏。七年,收复。

附旧县4怀德县(~)

武德五年,析宋州宋平县置怀德县,取怀柔之意,治怀德城(今越南河内市慈廉县),割隶交州。贞观元年,省入宋平县。

2.龙编县(~,~,~)

本隋交趾郡旧县,武德元年,隶交州。四年,割隶龙州,为州治,并析置武宁、平乐二县。贞观元年,州废,省武宁、平乐二县来属,龙编县改隶仙州。十年,州废,还隶交州。前上元二年,析置武安、临江二县,割隶庞州。永隆二年,直属安南都护府。至德二载,直属镇南都护府。永泰二年,直属安南都护府。咸通元年,陷于南诏。三年,收复。四年,复陷于南诏。七年,收复,仍属安南府。

附旧县1武宁县(~)

武德四年,析龙编县置武宁县,治武宁城(今越南北宁省北宁市),隶龙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龙编县。

附旧县2平乐县(~)

武德四年,析龙编县置平乐县,治平乐城(今越南北江省境),隶龙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龙编县。

3.朱鸢县(~,~,~)

本隋交趾郡旧县,武德元年,隶交州。四年,割隶鸢州,为州治,并析置高陵、定安二县。贞观元年,州废,省高陵、定安二县来属,朱鸢县还隶交州。贞观末,析置文阳、铜蔡、长山、其常四羁縻县,割隶羁縻长州。永隆二年,直属安南都护府。至德二载,直属镇南都护府。永泰二年,直属安南都护府。咸通元年,陷于南诏。三年,收复。四年,复陷于南诏。七年,收复,仍属安南府。

附旧县1高陵县(~)

武德四年,析朱鸢县置高陵县,治高陵城(今越南兴安省扶渠),隶鸢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朱鸢县。

附旧县2定安县(~)

武德四年,析朱鸢县置定安县,以南朝旧县为名,治故定安城(今越南兴安省兴安市),隶鸢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朱鸢县。

4.前交趾县(~)—慈廉县(~)—交趾县(~,~,~)

交趾县,本隋交趾郡前交趾县,武德元年,隶交州。四年,改为慈廉县,以慈廉水为名,割隶慈州,为州治,并析置乌延、武立二县。六年,隶南慈州。贞观元年,省乌延、武立二县来属,复为交趾县,仍治故慈州城(今越南河西省怀德县),还隶交州。永隆二年,直属安南都护府。至德二载,直属镇南都护府。永泰二年,直属安南都护府。咸通元年,陷于南诏。三年,收复。四年,复陷于南诏。七年,收复,仍属安南府。

附旧县1乌延县(~)

武德四年,析慈廉县置乌延县,以乌延水(今红河—急流河)为名,治乌延城(今越南河西省下姥村),隶慈州。六年,隶南慈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慈廉县。

附旧县2武立县(~)

武德四年,析慈廉县置武立县,治武立城(今越南河西省石室),隶慈州。六年,隶南慈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慈廉县。

5.隆平县(~)—太平县(~,~,~)

太平县,本隋交趾郡隆平县,武德元年,隶交州。四年,割隶隆州,并析置武平、义廉、封溪三县,割武平县隶道州。六年,隶南隆州。贞观元年,州废,省义廉县来属,隆平县还隶交州。永隆二年,直属安南都护府。先天二年(开元元年),避玄宗讳,改为太平县。至德二载,直属镇南都护府。永泰二年,直属安南都护府。咸通元年,陷于南诏。三年,收复。四年,复陷于南诏。七年,收复,仍属安南府。

附旧县1义廉县(~)

武德四年,析隆平县置义廉县,取治化之意为名,治义廉城(今越南河西省山西市),隶隆州,为州治。六年,隶南隆州,为州治。贞观元年,州废,省入隆平县。

6.平道县(~,~,~)

本隋交趾郡旧县,武德元年,隶交州。四年,割隶道州,为州治,并析置昌国县。六年,属南道州。是年,属仙州,仍为州治。贞观十年,州废,省昌国县来属,平道县还隶交州。永隆二年,直属安南都护府。至德二载,直属镇南都护府。永泰二年,直属安南都护府。咸通元年,陷于南诏。三年,收复。四年,复陷于南诏。七年,收复,仍属安南府。

附旧县1昌国县(~)

武德四年,析平道县置昌国县,以南朝旧县为名,治新昌国城(今越南河内市东英),隶道州。六年,隶南道州。是年,隶仙州。贞观十年,州废,省入平道县。

7.武平县(~,~,~)

武德四年,析隆平县置武平县,取晋旧郡为名,治武平城(今越南永富省平川),割隶道州。六年,隶南道州。是年,隶仙州。贞观十年,州废,改隶交州。永隆二年,直属安南都护府。至德二载,直属镇南都护府。永泰二年,直属安南都护府。咸通元年,陷于南诏。三年,收复。四年,复陷于南诏。七年,收复,仍属安南府。

附旧州一宋州(~)—南宋州(~)

武德四年,改交州为宋州,以隋旧州为名,领宋平、弘教二县,治宋平县,隶宋州总管府。五年,隶交州总管府。六年,改为南宋州。七年,隶交州都督府。贞观元年,州废,省弘教县,宋平县还隶交州。

附旧州二慈州(~)—南慈州(~)

武德四年,割交州慈廉县置慈州,取其首字为名,隶宋州总管府,并置乌延、武立二县。五年,隶交州总管府。六年,改为南慈州。七年,隶交州都督府。贞观元年,州废,省乌延、武立二县,复慈廉县为交趾县,还隶交州。

附旧州三隆州(~)—南隆州(~)

武德四年,割交州义廉、封溪、隆平三县置隆州,取隆平县首字为名,隶宋州总管府,治义廉县。五年,隶交州总管府。六年,改为南隆州。七年,隶交州都督府。贞观元年,州废,省义廉、封溪二县,隆平县还隶交州。

附旧州四道州(~)—南道州()—仙州(~)

武德四年,割交州平道、武平二县置道州,治平道县,取其末字为名,隶宋州总管府,并置昌国县。五年,隶交州总管府。六年,改为南道州。是年,改为仙州。七年,隶交州都督府。贞观元年,以废龙州之龙编县来属。十年,州废,省昌国县,平道、武平、龙编三县还隶交州。

附旧州五龙州(~)

武德四年,割交州龙编县置龙州,取龙编县首字为名,隶宋州总管府,并置武宁、平乐二县。五年,隶交州总管府。七年,隶交州都督府。贞观元年,州废,省武宁、平乐二县,龙编县改隶仙州。

附旧州六鸢州(~)

武德四年,割交州朱鸢县置鸢州,取其末字为名,隶宋州总管府,并置高陵、定安二县。五年,隶交州总管府。七年,隶交州都督府。贞观元年,州废,省高陵、定安二县,朱鸢县还隶交州。

      二、武曲郡(武安州)    

庞州(~)—武安州(~)—庞州(~)—武曲郡(~)—武安州(~)

前上元二年,割交州武安、临江二县置庞州,相传越人为鸿庞氏泾阳王之后,故以为名,治武安县,隶交州都督府。永隆二年,隶安南都护府。

武周大足元年,改为武安州。长安四年,武安州领武安、临江二县,仍治武安县。

唐神龙元年,复为庞州。

天宝元年,改为武曲郡,盖以武安海曲为名。十三载,武曲郡领武安、临江二县,仍治武安县。至德元载,隶安南管内经略使。二载,隶镇南管内经略使。

乾元元年,复为武安州,隶镇南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略使。永泰二年,隶安南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略使。贞元六年,隶安南管内观察经略等使。

咸通元年,自安南府移使治于此。三年,还使治于安南府。七年,隶静海军节度使。十四年,武安州领县不变。

1.武安县(~)

前上元二年,析交州龙编县置武安县,取怀柔之意为名,治武安城(今越南广宁省汪秘),隶庞州,为州治。大足元年,隶武安州,为州治。天宝元年,隶武曲郡,为郡治。乾元元年,复隶武安州,为州治。

2.临江县(~)

前上元二年,析后交州龙编县置临江县,治临江城(今越南海阳省普赖),隶庞州。大足元年,隶武安州。天宝元年,隶武曲郡。乾元元年,复隶武安州。

附新州一郡州(~)

贞元六年,升羁縻郡州为正州,所领羁縻郡口、安乐二县升为正县,州治郡口县(今越南海防市先浪),隶安南管内观察经略等使。十五年,郡州领县一如贞元六年。

咸通七年,隶静海军节度使。十四年,郡州领县不变。

附新县1郡口县(~)

本羁縻县,治江口(今越南海防市先浪),为羁縻郡州治。贞元六年,升为正县,仍隶郡州,为州治。

附新县2安乐县(~)

本羁縻县,治安乐城(今越南海防市),隶羁縻郡州。贞元六年,升为正县,仍隶郡州。

      三、文阳郡(长州)    

长州(~)—文阳郡(~)—长州(~)

前上元二年,升羁縻长州为正州,所领羁縻文阳、长山、铜蔡、其常四县升为正县。永隆二年,隶安南都护府。

武周长安四年,长州领文阳、长山、铜蔡、其常四县,治文阳县。

唐天宝元年,改为文阳郡,以文阳县为名。十三载,文阳郡领文阳、长山、铜蔡、其常四县,治文阳县。至德元载,隶安南管内经略使。二载,隶镇南管内经略使。

乾元元年,复为长州,隶镇南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略使。永泰二年,隶安南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略使,置前南定县,割隶安南都护府。贞元六年,隶安南管内观察经略等使。元和十五年,长州领县一如天宝十三载。

咸通七年,隶静海军节度使。十四年,长州领县不变。

1.文阳县(~)

本羁縻县,治文阳城(今越南太平省武舒县鸿里),为羁縻长州治。前上元二年,升为正县,仍隶长州,为州治。天宝元年,隶文阳郡,为郡治。乾元元年,复隶长州,为州治。

2.长山县(~)

本羁縻县,治长山城(今越南海阳省宁江?),隶羁縻长州。前上元二年,升为正县,仍隶长州。天宝元年,隶文阳郡。乾元元年,复隶长州。

3.铜蔡县(~)

本羁縻县,治铜蔡城(今越南太平省太平市),隶羁縻长州。前上元二年,升为正县,仍隶长州。开元十年,省交州前南定县来属。天宝元年,隶文阳郡。乾元元年,复隶长州。

4.其常县(~)

本羁縻县,治其常城(今越南南定省南直?),隶羁縻长州。前上元二年,升为正县,仍隶长州。天宝元年,隶文阳郡。乾元元年,复隶长州。

      四、九真郡(爱州)    

爱州(~)—九真郡(~)—爱州(~,~)

九真郡,本隋旧郡,领九真、安顺、隆安、胥浦、军安、移风、日南七县,武德元年,萧梁改为爱州,以隋旧州为名,治九真县,隶交州总管府。四年,归唐,隶宋州总管府。五年,隶交州总管府,置松源、杨山、安预三县,割安顺县隶顺州,隆安县隶安州,胥浦县隶胥州,军安县隶永州,移风县隶前真州,日南县隶积州;又置建初、冈山、真润、古安、西安五县,割隶山州。七年,隶交州都督府。贞观元年,以废顺州之安顺县、废安州之隆安县、废山州之建初县来属,省杨山、安预二县。八年,省建初县。九年,省松源县。十年,以废后真州之军安、日南、移风、胥浦四县来属。十三年,爱州领九真、安顺、隆安、胥浦、军安、移风、日南七县,治九真县。

永隆二年,隶安南都护府。

武周长安四年,爱州领县不变。

唐先天元年,改隆安县为崇安县。开元中,置龙池县。

天宝元年,复为九真郡,置无编县,省胥浦、移风二县,割龙池县隶忠义郡。十一载,以废演水郡之龙池县来属。十三载,九真郡领九真、安顺、龙池、无编、崇安、军安、日南七县,治九真县。至德元载,隶安南管内经略使。二载,隶镇南管内经略使,改崇安县为崇平县,军安县为军宁县。

乾元元年,复为爱州,隶镇南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略使。广德二年,割龙池县隶演州。永泰二年,隶安南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略使。贞元六年,隶安南管内观察经略等使。二十年,陷于环王国。元和二年,唐安南都护张舟收复,省无编县;复置武兴、古都二县,割隶贡州。十五年,爱州领九真、安顺、崇平、军宁、日南五县,治九真县。

其后,置长林县。咸通七年,隶静海军节度使。十四年,爱州领九真、安顺、崇平、长林、军宁、日南六县,治九真县。

1.九真县(~,~)

本隋九真郡旧县,武德元年,隶爱州。五年,析置松源、杨山、安预三县。贞观元年,省杨山、安预二县来属。九年,省松源县来属。天宝元年,隶九真郡,为郡治,省胥浦县来属。乾元元年,复隶爱州,为州治。

附旧县1胥浦县(~)

本隋九真郡旧县,武德元年,隶爱州。五年,割隶胥州,为州治,并析置攀龙、如侯、博犊、镇星四县。贞观元年,州废,省攀龙、如侯、博犊、镇星四县来属,改隶南陵州。是年,隶后真州。十年,州废,还隶爱州。天宝元年,省入九真县。

附旧县2攀龙县(~)

武德五年,析胥浦县置攀龙县,治攀龙城(今越南清化省中西部),隶胥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胥浦县。

附旧县3如侯县(~)

武德五年,析胥浦县置如侯县,治如侯城(今越南清化省中西部),隶胥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胥浦县。

附旧县4博犊县(~)

武德五年,析胥浦县置博犊县,治博犊城(今越南清化省中西部),隶胥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胥浦县。

附旧县5镇星县(~)

武德五年,析胥浦县置镇星县,治镇星城(今越南清化省中西部),隶胥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胥浦县。

附旧县6杨山县(~)

武德五年,析九真县置杨山县,治杨山城(今越南清化省弘化),隶爱州。贞观元年,省入九真县。

附旧县7安预县(~)

武德五年,析九真县置安预县,治安预城(今越南清化省厚禄),隶爱州。贞观元年,省入九真县。

附旧县8松源县(~)

武德五年,析九真县置松源县,以晋旧县为名,治故松源城(今越南清化省东山),隶爱州。贞观九年,省入九真县。

2.安顺县(~,~)

本隋九真郡旧县,武德元年,隶爱州。五年,割隶顺州,为州治,并析置东河、建昌、边河三县。贞观元年,州废,省东河、建昌、边河三县来属,还隶爱州。开元中,析置龙池县。天宝元年,隶九真郡。乾元元年,复隶爱州。

附旧县1东河县(~)

武德五年,析安顺县置东河县,以东河为名,治东河城(今越南清化省海洲),隶顺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安顺县。

附旧县2建昌县(~)

武德五年,析安顺县置建昌县,治建昌城(今越南清化省广昌),隶顺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安顺县。

3.边河县(~)—龙池县(开元中~,~)

武德五年,析安顺县置边河县,治边河城(今越南清化省春林),隶顺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安顺县。开元中,析安顺县置龙池县,治故边河城,隶爱州。天宝元年,割隶忠义郡。十一载,郡废,还隶九真郡。乾元元年,复隶爱州。广德二年,割隶演州。贞元二十年,陷于环王国。元和二年,收复,仍隶演州。

4.建初县(~)—无编县(~)—长林县(元和后~)

武德五年,析隆安县置建初县,治建初城(今越南清化省安吉),隶山州,为州治。贞观元年,州废,省冈山、真润、古安、西安四县来属,改隶爱州。八年,省入隆安县。天宝元年,析崇安县置无编县,以汉旧县为名,治故建初城,隶九真郡。乾元元年,复隶爱州。贞元二十年,陷于环王国。元和后,以无编县故地置长林县,治故无编城,隶爱州。

5.隆安县(~)—崇安县(~)—崇平县(~,~)

崇安县,本隋九真郡隆安县,武德元年,隶爱州。五年,割隶安州,为州治,并析置教山、建道、都握三县。是年,又析置建初、冈山、真润、古安、西安五县,割隶山州。贞观元年,安州废,省教山、建道、都握三县来属,隆安县复隶爱州。八年,省建初县来属。先天元年,避玄宗讳,改为崇安县。天宝元年,隶九真郡。至德二载,避安氏名姓,改为崇平县。乾元元年,复隶爱州。

附旧县1教山县(~)

武德五年,析隆安县置教山县,治教山城(今越南清化省南境),隶安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隆安县。

附旧县2建道县(~)

武德五年,析隆安县置建道县,治建道城(今越南清化省南境),隶安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隆安县。

附旧县3都握县(~)

武德五年,析隆安县置都握县,治都握城(今越南清化省南境),隶安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隆安县。

附旧县4冈山县(~)

武德五年,析隆安县置冈山县,治冈山城(今越南清化省西南境),隶山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建初县。

附旧县5真润县(~)

武德五年,析隆安县置真润县,治真润城(今越南清化省西南境),隶山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建初县。

附旧县6古安县(~)

武德五年,析隆安县置古安县,治古安城(今越南清化省西南境),隶山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建初县。

附旧县7西安县(~)

武德五年,析隆安县置西安县,治西安城(今越南清化省西南境),隶山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建初县。

6.军安县(~)—军宁县(~,~)

军安县,本隋九真郡旧县,武德元年,隶爱州。五年,割隶永州,为州治,并析置武兴、古都二县。七年,隶都州,仍为州治。贞观元年,州废,省武兴、古都二县来属,改隶南陵州。是年,隶后真州。十年,州废,复隶爱州。天宝元年,隶九真郡,省移风县来属。至德二载,避安氏名姓,改为军宁县。乾元元年,复隶爱州。

附旧县1移风县(~)

本隋九真郡旧县,武德元年,隶爱州。五年,割隶前真州,为州治,并析置九皋、建正、真宁三县。贞观元年,州废,省九皋、建正、真宁三县来属,改隶南陵州。是年,隶后真州。十年,州废,复隶爱州。天宝元年,省入军安县。

附旧县2武兴县(~,~)

武德五年,析军安县置武兴县,治武兴城(今越南清化省锦水),隶永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军安县。元和二年,析军安县复置武兴县,隶贡州,为州治。咸通七年,降为羁縻县。

附旧县3古都县(~,~)

武德五年,析军安县置古都县,治古都城(今越南清化省甘囊),隶永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军安县。元和二年,析军安县复置古都县,隶贡州。咸通七年,降为羁縻县。

附旧县4九皋县(~)

武德五年,析移风县置九皋县,治九皋城(今越南清化省石城),隶前真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移风县。

附旧县5建正县(~)

武德五年,析移风县置建正县,治建正城(今越南清化省奔山),隶前真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移风县。

附旧县6真宁县(~)

武德五年,析移风县置真宁县,治真宁城(今越南清化省峨山),隶前真州。贞观元年,州废,省入移风县。

7.日南县(~,~)

本隋九真郡旧县,治日南城(今越南宁平省宁平市),武德元年(),隶爱州。五年,割隶积州,为州治,并析置积善、津梧、方载三县。九年,隶南陵州,为州治。贞观元年(),隶后真州,仍为州治,省积善、津梧、方载三县来属。十年,州废,复隶爱州。天宝元年(),隶九真郡。乾元元年(),复隶爱州。

附旧县1积善县(~)

武德五年,析日南县置积善县,取治化之意为名,治积善城(今越南宁平省金山),隶积州。贞观元年,省入日南县。

附旧县2津梧县(~)

武德五年,析日南县置津梧县,以南朝旧县为名,治故津梧城(今越南宁平省三迭),隶积州。贞观元年,省入日南县。

附旧县3方载县(~)

武德五年,析日南县置方载县,治方载城(今越南宁平省儒关),隶积州。贞观元年,省入日南县。

附旧州一顺州(~)

武德五年,析爱州安顺县置顺州,取其末字为州名,隶交州总管府,并置东河、建昌、边河三县。七年,隶交州都督府。贞观元年,州废,省东河、建昌、边河三县,安顺县还隶爱州。

附旧州二安州(~)

武德五年,析爱州隆安县置安州,取其末字为州名,隶交州总管府,并置教山、建道、都握三县。七年,隶交州都督府。贞观元年,州废,省教山、建道、都握三县,隆安县还隶爱州。

附旧州三山州(~)

武德五年,割爱州建初、冈山、真润、古安、西安五县置山州,取冈山县末字为名,隶交州总管府,治建初县。七年,隶交州都督府。贞观元年,州废,省冈山、真润、古安、西安四县,建初县隶爱州。

附旧州四胥州(~)

武德五年,析爱州胥浦县置胥州,取其首字为州名,隶交州总管府,并置攀龙、如侯、博犊、镇星四县。七年,隶交州都督府。贞观元年,州废,省攀龙、如侯、博犊、镇星四县,胥浦县隶南陵州。

附旧州五前真州(~)

武德五年,割爱州移风县置前真州,取其首字为州名,隶交州总管府,并置九皋、建正、真宁三县。七年,隶交州都督府。贞观元年,州废,省九皋、建正、真宁三县,移风县隶南陵州。

附旧州六永州(~)—都州(~)—贡州(~)

武德五年,割爱州军安县置永州,并置武兴、古都二县,治军安县,隶交州总管府。七年,改为都州,取古都县末字为名,隶交州都督府。贞观元年,州废,省武兴、古都二县,军安县隶南陵州。

元和二年,割爱州武兴、古都二县置贡州,治武兴县,隶安南管内观察经略等使。十五年,贡州领县一如元和二年。

咸通七年,降为羁縻州,二县降为羁縻县。

附旧州七积州(~)—南陵州(~)—后真州(~)

武德五年,割爱州日南县置积州,取其首字为州名,隶交州总管府,并置积善、津梧、方载三县。七年,隶交州都督府。九年,改为南陵州,仍治日南县。贞观元年,以废前真州之移风县、废胥州之胥浦县、废都州之军安县来属,省积善、津梧、方载三县。是年,改为后真州,仍治日南县。十年,州废,日南、移风、胥浦、军安四县复隶爱州。

      五、日南郡(驩州)    

德州(~)—南德州(~)—德州(~)—后驩州(~)—日南郡(~)—驩州(~,~)

日南郡,本隋旧郡,领九德、浦阳、越裳、交谷、金宁、咸驩六县,武德元年,萧梁改为德州,以隋旧州为名,治九德县,隶交州总管府。四年,归唐,隶宋州总管府。五年,改为南德州,置南德州总管府,并置光安、昙罗、安远三县。是年,割光安县隶源州,越裳县隶明州,咸驩县隶前驩州,交谷、金宁二县隶智州。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八年,复为德州,隶德州都督府。贞观元年,改为后驩州,隶驩州都督府。二年,置比景、由文、朱吾三县,割隶南景州。十三年,以废阿州之光安、安银二县来属,后驩州领九德、浦阳、光安、安银、昙罗、安远六县,仍治九德县。十六年,以废演州之咸驩县、废智州之越裳县来属,改咸驩县为怀恩县,省安银、昙罗、安远三县。

永隆二年,罢都督府,后驩州隶安南都护府。

武周长安四年,后驩州领九德、浦阳、越裳、光安、怀恩五县,仍治九德县。

唐开元中,置无鞍县。

天宝元年,复为日南郡,割无鞍县隶忠义郡,省光安县。二年,改怀恩县为怀驩县。十一载,以废演水郡之忠义县来属。十三载,日南郡领九德、浦阳、越裳、怀驩、忠义五县,治九德县。至德元载,隶安南管内经略使。二载,隶镇南管内经略使。

乾元元年,复为驩州,隶镇南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略使。广德二年,割忠义、怀驩二县隶演州。永泰二年,隶安南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略使。贞元六年,隶安南管内观察经略等使。二十年,陷于环王国。元和二年,唐安南都护张舟收复,仍隶安南都护府,省浦阳县。十五年,驩州领九德、越裳二县,治九德县。

咸通七年,隶静海军节度使。十四年,驩州领县不变。

1.九德县(~,~)

本隋日南郡旧县,武德元年,隶德州。五年,隶南德州,并析置光安、昙罗、安远三县。八年,属德州。贞观元年,隶后驩州。十六年,省安远、昙罗二县来属。天宝元年,隶日南郡,为郡治,省光安县来属。乾元元年,隶驩州,为州治。

附旧县1光安县(~)

武德五年,析九德县置光安县,治光安城(今越南义安省南坛),隶南德州。是年,割隶源州,为州治,并析置水源、河龙、长江、安银四县。贞观八年,隶阿州,仍为州治。十三年,阿州废,省水源县来属,光安县隶后驩州。十六年,省安银县来属。天宝元年,省入九德县。

附旧县2水源县(~)

武德五年,析光安县置水源县,治水源城(今越南义安省清章),隶源州。贞观八年,隶阿州。十三年,州废,省入光安县。

附旧县3安银县(~)

武德五年,析光安县置安银县,治安银城(今越南义安省都良),隶源州。贞观八年,隶阿州。十三年,州废,省河龙、长江二县来属,安银县隶后驩州。十六年,省入光安县。

附旧县4河龙县(~)

武德五年,析光安县置河龙县,治河龙城(今越南义安省英山),隶源州。贞观八年,隶阿州。十三年,州废,省入安银县。

附旧县5长江县(~)

武德五年,析光安县置长江县,以长江水为名,治长江城(今越南义安省冠桄),隶源州。贞观八年,隶阿州。十三年,州废,省入安银县。

附旧县6昙罗县(~)

武德五年,析九德县置昙罗县,治昙罗城(今越南义安省兴源),隶南德州。八年,隶德州。贞观元年,隶后驩州。十六年,省入九德县。

附旧县7安远县(~)

武德五年,析九德县置安远县,治安远城(今越南义安省义禄),隶南德州。八年,隶德州。贞观元年,隶后驩州。十六年,省入九德县。

2.浦阳县(~,元和后~)

本隋日南郡旧县,治浦阳城(今越南河静省春安),武德元年,隶德州。五年,隶南德州。八年,隶德州。贞观元年,隶后驩州。天宝元年,隶日南郡。乾元元年,隶驩州。贞元二十年,陷于环王国。元和后,复置浦阳县,仍隶驩州。

3.越裳县(~,~)

本隋日南郡越常县,治越常城(今越南河静省甘禄),武德元年,隶德州,改为越裳县。五年,割隶明州,为州治,并析置万安、明弘、明定三县。贞观十三年,州废,省万安、明弘、明定三县来属,越裳县改隶智州。十六年,州废,省交谷、金宁二县来属,越裳县改隶后驩州。贞观末,以废景州北景、由文、朱吾三县及废林州林邑、金龙、海界三县省入。天宝元年,隶日南郡。乾元元年,隶驩州。

附旧县1万安县(~)

武德五年,析越裳县置万安县,治万安城(今越南河静省德寿),隶明州。贞观十三年,州废,省入越裳县。

附旧县2明弘县(~)

武德五年,析越裳县置明弘县,治明弘城(今越南河静省鸿岭),隶明州。贞观十三年,州废,省入越裳县。

附旧县3明定县(~)

武德五年,析越裳县置明定县,治明定城(今越南河静省兼益),隶明州。贞观十三年,州废,省入越裳县。

附旧县4交谷县(~)

本隋日南郡旧县,治交谷城(今越南河静省石河),武德元年,隶德州。五年,割隶智州,为州治,并析置新镇县。贞观元年,省新镇县来属。二年,析置北景、由文、朱吾三县,割隶南景州。十六年,智州废,交谷县省入越裳县。

4.咸驩县(~)—怀恩县(~)—怀驩县(~,~)

怀驩县,本隋日南郡咸驩县,武德元年,隶德州。五年,割隶前驩州,并析置安人、西源、相景、扶演四县。贞观元年,隶演州。十六年,州废,省安人、西源、扶演三县来属,改为怀恩县,隶后驩州。天宝元年,隶日南郡。二年,改为怀驩县。乾元元年,隶驩州。广德二年,割隶演州。贞元二十年,陷于环王国。元和二年,收复,仍隶演州。

附旧县1安人县(~)

武德五年,析咸驩县置安人县,治安人城(今越南义安省安城),隶前驩州,为州治。贞观元年,隶演州,为州治。十三年,省相景县来属。十六年,州废,省入怀恩县。

附旧县2西源县(~)

武德五年,析咸驩县置西源县,治西源城(今越南义安省新圻),隶前驩州。贞观元年,隶演州。十六年,州废,省入怀恩县。

附旧县3相景县(~)

武德五年,析咸驩县置相景县,治相景城(今越南义安省琼琉),隶前驩州。贞观元年,隶演州。十三年,省入安人县。

5.扶演县(~)—无鞍县(开元中~)—忠义县(~,~)

武德五年,析咸驩县置扶演县,治扶演城(今越南义安省演州),隶前驩州。贞观元年,隶演州。十六年,州废,省入怀恩县。开元中,析怀恩县置无鞍县,谐扶演之音,治故扶演城。天宝元年,改为忠义县,割隶忠义郡,为郡治。十一载,郡废,还隶日南郡。乾元元年,隶驩州。广德二年,割隶演州,仍为州治。贞元二十年,陷于环王国。元和二年,收复,仍隶演州,为州治。

附新县1思农县(咸通后~)

本羁縻县,隶羁縻思农州。咸通后,思农州废,羁縻思农县升为正县,治思农城(今越南义安省府葵),隶演州。

附新县2武郎县(咸通后~)

本羁縻县,隶羁縻思农州。咸通后,思农州废,羁縻武郎县升为正县,治武郎城(今越南义安省义坛),隶演州。

附新县3武容县(咸通后~)

本羁縻县,隶羁縻思农州。咸通后,思农州废,羁縻武容县升为正县,治武容城(今越南义安省克定),隶演州。

附新县4武金县(咸通后~)

本羁縻县,隶羁縻思农州。咸通后,思农州废,羁縻武金县升为正县,治武金城(今越南义安省贵州),隶演州。

附旧州一源州(~)—阿州(~)

武德五年,割南德州光安县置源州,取水源县末字为州名,隶南德州总管府,并置水源、安银、河龙、长江四县。七年,隶南德州都督府。贞观元年,隶驩州都督府。八年,改为阿州。十三年,州废,省水源、河龙、长江三县,光安、安银二县隶驩州。

附旧州二明州(~)

武德五年,割南德州越裳县置明州,以隋旧州为名,隶南德州总管府,并置万安、明弘、明定三县。七年,隶南德州都督府。贞观元年,隶驩州都督府。十三年,明州废,省万安、明弘、明定三县,以越裳县隶智州。

附旧州三智州(~)—南智州(~)—智州(~)

武德五年,割南德州交谷、金宁二县置智州,以隋旧州为名,治交谷县,隶南德州总管府,并置新镇、阇员二县。七年,隶南德州都督府。贞观元年,更名南智州,隶驩州都督府,省新镇、阇员二县。二年,置比景、由文、朱吾三县,割隶后南景州。十一年,复名智州。十三年,以废明州之越裳县来属,智州领交谷、金宁、越裳三县,治交谷县。十六年,州废,省交谷、金宁二县,越裳县隶后驩州。

附旧州四前驩州(~)—演州(~)—忠义郡(~)—演州(~,~)

武德五年,割南德州咸驩县置前驩州,以隋旧州为名,并置安人、西源、相景、扶演四县,治安人县,隶南德州总管府。七年,隶南德州都督府。贞观元年,改为演州,取扶演县末字为名,仍隶驩州都督府。十三年,省相景县,演州领安人、咸驩、西源、扶演四县,治安人县。十六年,州废,省安人、西源、扶演三县,以咸驩县隶后驩州。

天宝元年,割日南郡忠义、九真郡龙池二县置忠义郡,治忠义县,以为郡名,隶安南都护府。十一载,郡废,忠义县还隶日南郡,龙池县还隶九真郡。

广德二年,割驩州忠义、怀驩二县及爱州龙池县复置演州,治忠义县,隶安南都护府。永泰二年,隶安南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略使。贞元六年,隶安南管内观察经略等使。二十年,陷于环王国。元和二年,唐安南都护张舟收复。十五年,演州领忠义、怀驩、龙池三县,治忠义县。

咸通七年,隶静海军节度使。十四年,演州领县不变。

其后,以废羁縻思农州之羁縻思农、武郎、武容、武金四县来属,升为正县。

本文原刊于《海洋史研究》第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11月。注释请参见原文。

NEXT

    







































白癜风最好的治疗方法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iyangshizx.com/hysh/69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