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天目新闻记者何泠瑶 近日,据环球时报报道,泰国总理巴育建议泰国和越南携手提高大米价格,以提升两国在全球大米市场的议价能力。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小麦和玉米价格飙涨,大米是防止全球粮食危机继续恶化的另一种主粮。 5月,全球粮食风波迭起,印度宣布限制小麦出口之后,泰国和越南也欲限制大米出口。这迅速引发一波“粮食焦虑”:全球粮食危机会加剧,粮食价格又将大涨。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为此,天目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 图源:新华社 限制出口意欲何为? 有人说,泰国和越南都是全球大米出口的大国,占全球市场分别排第二和第三,仅次于印度。此番限制出口,必然会令粮食供应不足的世界雪上加霜。 胡冰川告诉记者,限制出口最大的意义是,在粮食安全危机加深的背景下,泰国、越南是为了增强自我保障能力,稳定国内供应链,提高自身的粮食安全冗余。 其实,在疫情开始时,泰国和越南就限制过大米出口,但很快放开了。“这两个国家始终要出口大米的,因为地处热带气候,贮藏条件很不佳,如果当地吃不掉,又不卖出去,存储起来也非常不利。”胡冰川说。 虽然泰国、越南是出口大国,若不选择出口,很快会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替代。胡冰川对天目新闻记者解释:“因为具备出口稻米能力的国家太多了。中国、巴西、美国等都可以出口稻米。何况东南亚水稻生育期就90天,一年收获3季,水稻市场调节速度非常快。” 历史上,泰国、越南一直很依赖国际市场。年,泰国英拉政府施行了大米典押政策,是一项所谓对种粮农民的惠民政策:对内提高大米收购价,对外限制出口,实行出口配额制度。 但事与愿违,全球稻米产量不断升高,泰国大米无法垄断市场,印度、越南等国趁机以低价抢占泰国市场份额,导致泰国稻米库存积压,政府财政吃紧,部分库存稻米质量下降,不得不削价出售,最终造成巨额亏损。 有过这样“血的教训”,泰国会重蹈覆辙吗?胡冰川认为,长远来看,泰国是一定要出口大米的,现在限制出口,是为了加深全球的粮食恐慌气氛,借此谋取一个更高的国际市场价格。他们想通过政治上的表态,获取经济上的好处。 图源:新华社 多国管控粮食我们该恐慌吗? 俄乌冲突以来,加之西方的经济制裁,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大欧洲粮仓供应锐减。全球小麦涨价50%,玉米价格涨了35%,而水稻只涨了15%,因为全球水稻供给是过剩的。 “泰国历史上最多可以出口万吨,现在降到了万吨。如果出口阻断的话,泰国国内稻米的价格会进一步下跌。而这些国家都是小农经济,农民收入下降,会陷入破产的风险。” 从稻米需求端看,稻米进口国是很分散。稻米为主食的国家,基本都是可以自给的,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有稻米文明的国家,都不需要进口。反倒是欧盟这些国家,主食是小麦马铃薯,会进口一部分米作为配食,用作调剂食品。 事实上,在全球市场上,稻米的贸易量并不高,远远低于小麦贸易量。根据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年度,全球小麦年产量7亿吨,其中贸易量约2亿吨;而全球稻米年产5亿吨,贸易量只有5千万吨。换言之,全球90%的稻米是自给自足的。 若泰国、越南真的“不玩了”,对中国有多大影响?胡冰川拿出一组数据,中国稻米库存有约2亿吨,每年进口在-万吨左右,相比自产的量来说,这个数目不值一提。即便泰国、越南都不出口,对中国来说,几乎没有影响。 未来,全球大米价格走势会怎样?胡冰川表示,如果两国出台相应管制措施,短期内可能会有上涨,但是很快会回落。“原因有两点,一是管制不会持久,进口消费会下降,生产会很快跟上;二是稻米市场相对独立,小麦和稻米之间有一定的市场隔离,粮食价格也不会互相影响。” 前不久,印度宣布限制小麦出口,以应对全球粮价上涨。胡冰川表示,印度小麦生产不均匀,多的时候生产1亿多吨,少则只有8千万吨,还得向国际市场进口。印度的粮食出口能力也有限,也不是小麦市场的大玩家,对国际市场影响有限。 “总而言之,他们想要通过限制出口来掀起恐慌,干预粮食市场,这些意图是不会得逞的,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些国家就算实施了管控,日后也会取消。”胡冰川说。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iyangshizx.com/hyxx/155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