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占据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新三板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机遇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提到要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积极发展新三板,新三板也是籍此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作出具体部署,党的十九大也强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都为新三板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新三板市场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机遇。 拥有超过万家挂牌企业的新三板,代表了中国创新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新三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历史使命。由此,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也必将落在新三板市场上,新三板市场改革站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前沿,关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大局。 新三板年度关键词 创新层扩容:年度创新层入选企业数量为家,远超过了上一届创新层规模。近一年来,一批优质企业挂牌新三板,使得创新层迅速扩容。当前,完善分层制度得到了各级监管部门的共识,成为了深化新三板改革的重要抓手,并已上升到最为重要的高度上来。精细化分层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是创新层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其次就是分层制度的完善,推出创新层相关配套政策。与分层标准优化调整相对应的是,创新层再次扩容将成为大势所趋。 “苗圃”功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首次谈及新三板转板时指出:新三板既要有苗圃功能,又要发挥土壤功能。能够转板的就转板,不愿意转板的就在新三板里面绽放。由此,“苗圃土壤论”讲话影响深远,给新三板企业IPO之路指明了方向。截至目前,今年已有24家来自新三板的企业成功IPO过会,其中已有17家公司在A股市场成功上市。影响新三板企业IPO最重要的三类股东问题,也在年底前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突破。 做市困境:11月13日,做市指数跌破千点大关,在政策红利未有推出时间表的明确信号、投资者信心缺失的市场环境下,做市指数的走势,恰恰是当前市场环境的真实写照。在做市指数持续下跌的背景下,新增做市股票数量匮乏·、做市转协议、做市商纷纷撤出、做市股票估值不合理现象愈演愈烈。当前,做市制度已陷入困境,包括做市制度改革在内的交易制度改革亟待推行。 并购热:年,并购成为新三板市场上不容忽视的一大热点,在优质企业外流的进程中,IPO和并购是两大出口。年新三板企业IPO取得了突破进展,并购方面也亮点颇多。根据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院统计,年1-11月,首次披露的上市公司并购(含定增入股)新三板公司案例数量已达到96起、涉及交易金额(已披露)超过亿元。 退市潮:新三板退市已经迅速进入市场化和常态化阶段。截至年11月28日,年度已有家新三板企业终止挂牌,相比之下,年全年新三板退市企业总共才仅有56家。从行业角度看,教育、汽车、零售企业出走比例较高,保险、体育企业偏爱扎根新三板。从退市原因上看,IPO和并购是新三板企业退市最重要的两个直接原因,业绩变动、融资需要、公司发生重大变动、监管处罚等也是新三板企业选择退市的重要诱因。 可转债:随着政策的落地,年创新创业公司可以非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由于可转债的发行主体包括了新三板挂牌的创新层公司,发行可转债可看做首个分层差异化制度红利,对创新层企业构成实质性利好。截至目前,已有14家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已获批及公告拟发行可转债,预计随着创新层企业对于可转债的认知度逐渐提高,发行可转债的案例数量也将呈现不断增加态势。 年新三板市场展望 联讯证券根据年新三板市场的表现,以及对市场的理解和判断,提出了年新三板市场六大展望。分别是: 1)政策空窗期结束,改革重启; 2)春天将至,大行情有望来临; 3)创新层实现大扩容,差异化制度供给红利逐步释放; 4)三类股东问题得到真正解决,新三板企业IPO不再艰难; 5)交易制度有望优化,多种交易方式并行相互补充; 6)挂牌公司总量保持平稳,退市企业数量接近年; 年度新三板投资策略 年新三板市场总体走向判断:基于新三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的方针部署,我们有理由坚定看好新三板的长远发展。从监管层得到统一认识之后的效率提升和改革的迫切性需要出发,我们认为改革方案的敲定和细节的公布或将在半年内迎来突破,制度红利的落地也有望在年内逐步推进。 我们建议投资者遵循以下三条投资主线,挖掘长线投资价值: 第一条投资主线:布局优质投资标的; 第二条投资主线:寻找投资价值洼地; 第三条投资主线:北京市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迪赛胸腺肽肠溶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