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4/5596686.html 各位亲爱的“V粉”们,这篇推文仍是《海阳村庄故事》系列。这个系列所有推文的蓝本,均来自本号资深合作伙伴——“胶东故事会”,这是一个以介绍胶东风土人情的自媒体。 很多人都知道,在海阳市中部,有条很有名的“民俗旅游路”——路的西头,始于朱吴镇的山中涧村附近,向东在山间绵延,一直到达盘石店镇周围。 有一次,“胶东故事会”的小编沿着这条路向东走,在山中涧村的最东头,准备上坡往缪家村方向转弯时,不经意间看到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仙人盆”三个字。按照指示牌的方向,远处看到的只是山间的一个垭口。继续前行,翻过山路的最高点之后,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圈环山的梯田。这些梯田,犹如螺纹一样,在山上由高到低盘旋而下,在螺纹的尽头,也就是群山环绕的谷底,有一片红瓦。原来,仙人盆就是这村庄的名称。 在垭口上眺望,仙人盆村尽收眼底——但真要走下去,还要绕很远一段山路。在环山而下的途中,我们遇到了一位在樱桃园(仙人盆以产樱桃闻名,大樱桃和小樱桃种植规模都不少)劳作的大叔。攀谈几句之后发现,这个仙人盆村不仅有好风光,还有好故事。 仙人盆村以蒋姓居多,根据族谱记载,他们的原籍在河南登封。相传在明末,这支蒋姓人的先祖千里迢迢迁到此处,建村落户。当时海阳尚未建县,这里还属于莱阳县的地界。从此处到莱阳县城,有一百多里路,又是山区地形,真可谓是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现代人会如此认为,相信古人亦有同感。否则,村庄的名称也不会带上一个“仙”字。 说到“仙”字的由来,不仅与仙境般的环境有关,还有一段典故。原来,在村庄的北面有一座高山,在山顶有一块巨石突立其上。走近细看,石中有一凹陷,宛如盆状。下雨时,天上之水就聚在盆内,长存不竭,古人以此为奇,就把它想象成为仙人用的盆,故称之为“仙人盆”,这座山得名“盆山”。而仙人盆后来也成为村庄的名字。 村庄以仙人盆为名,沿用了数百年的时间,到了上世纪中期,出现了一段改名的小插曲。当时在“破四旧”的背景下,有不少村庄都改过名字——以海阳为例,发城有个冢后村,原来是因为地处古冢之后而得名,当时就取谐音,更名为“忠厚”;而在文登,还有个叫做“黑夼”的村庄,由黑变亮,改为“亮夼”。而“仙人盆”这个名字,在当时被认为带有“迷信”色彩,因此也在更改之列。改名的时候,就取在盆山之前的寓意,定作“盆山前”村。 不过,“仙人盆”这个名字毕竟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一下子更改,很多人并不适应。尤其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村里也有人开始做买卖,越发觉得“盆山前”这个名字不如“仙人盆”好听。因为,“盆山前”在当地方言中的发音,与“赔三千”有点像,不管是做买卖的商户,还是种樱桃的农家,对此都颇感“刺耳”。有人曾开玩笑说:“今年赔三千,明天赔三千,赔下去就赔没了。”在这种情况下,恢复原名,就成为当地人的共同愿望。于是经过争取,到了年,盆山前村改回了“仙人盆”的称呼,延续至今。 在当地人的语境中,“盆”这个字,放在开头和结尾的寓意大不相同。放在开头,听起来像“赔”;放在结尾,听起来有“聚宝盆”的感觉。而这个仙人盆村,也的确算是“聚宝”的好地方。这里虽然位置偏僻了一些,但通过发展樱桃种植和民宿旅游,却也挺富足。每年的五六月份,樱桃收获的时节,不妨到这里看看。遇到热情的老人,还可以跟他们打听一下这些典故,相信他们用方言讲起来,更绘声绘色。 图文来源|胶东故事会特别说明|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相关图文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私信联系,谢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iyangshizx.com/hyzx/118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