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技术好 http://m.39.net/pf/a_4601359.html
号外号外!年3月8日起,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第一书记朋友圈》栏目隆重推出“向总书记报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当骨干”大型融媒体专栏,全面发掘总结山东各地农村基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典型经验做法,展示齐鲁大地乡村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我市一大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验将陆续通过该栏目在全省、全国推广。首期节目,播出了海阳市二十里店镇邵伯村党支部领办的“海阳市邵伯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二次创业”拼出“甜蜜事业”》,直播收看人数达31万多人次。

点击图片观看精彩节目

海阳市二十里店镇邵伯村

“二次创业”拼出“甜蜜事业”

邵伯村位于海阳市二十里店镇驻地西北6公里处,全村共有户、人,村“两委”成员4人,党员55人,耕地亩,山林余亩。年1月,村党支部领办海阳市邵伯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村、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百村示范行动”试点村,邵伯村建设了占地亩的“软枣猕猴桃产业园”,发展软枣猕猴桃、新梨7号、大红袍花椒、软籽石榴等规模种植,目前入社社员人,入社比例达到%。

邵伯软枣猕猴桃产业园规划图

山南坡产业规划图

从年10月开始,邵伯村上下拧成一股绳,修建了3条盘山路,出动机械余班次,人工0余人次,挖石方、运土肥、立水泥桩,仅架设的铁丝线就达到37吨。这是邵伯村的软枣猕猴桃产业园,占地余亩,不到半年时间拔地而起,种植猕猴桃3万余棵、梨1万余棵、石榴棵。昔日冷清的九顶莲花山开启了“金山银山”的发展新篇章……

邵伯村“软枣猕猴桃产业园”

抱团发展闯新路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洒下,宋立元就带着村“两委”成员上山了,他们好像是在山上扎了根。“在家待着也是干着急,还不如来山上看看苗。”看着眼前余亩鹅黄嫩绿的软枣猕猴桃苗一天天茁壮成长,大家仿佛看到了邵伯村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

行驶在产业园的山路上,每天都跑几个来回的村党支部书记宋立元轻车熟路。“村南这座山名叫九顶莲花山,上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当时的老支书宋奎领着村民凿山开路,种上了一山板栗、核桃,让村民们吃上了栗蓬饼、核桃酥,养活了一村人,那算是我们村的第一次创业。”

如同这颠簸蜿蜒的山路一般,邵伯村创业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经过这40多年,山上的板栗品种老化、销路不好,板栗林逐渐荒废,整座山算下来,村集体年收入只有元。山上原来有4户村民的少量土地,因为土地贫瘠干脆不种了,其实也是上了岁数种不动了。”宋立元说。

曾经的“粮山”变成如今的“荒山”,村党支部犯了愁。就在这个节骨眼,宋立元参加了烟台市委组织部在浙江大学举办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专题研修班。在实地参观了安吉、余杭、富阳等地的村庄后,宋立元感叹“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吓一跳,都是一座山,人家的绿水青山咋就真能成金山银山?”回村后,不服气的他立马召集村“两委”成员商议,下决心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目光瞄准九顶莲花山,带领老少爷们进行二次创业。

开垦荒山需要把群众组织起来,但不少群众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心存疑惑,担心到头来既耽误了自己的时间,还白忙活一场。这时,村党支部站了出来,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大会小会开了十多次,宋立元带头挨家挨户宣传发动,还利用晚上请专家直接到村讲政策、说前景、算长远账。软磨硬泡般的宣传发动让村民看到村党支部是真想干事,表示愿意“试一试”。4户村民也主动将山上36亩撂荒土地交给村集体统一开发管理,加上原来的荒山面积,一共亩土地。

方向是定了,可种点啥好呢?宋立元决定像浙江之行一样,再来一次“头脑风暴”。他带着村“两委”成员,先后到辽宁省丹东市、省内淄博市等地的农村参观考察,看村庄、进园区,前前后后跑了七八个地方。综合比较下来,宋立元觉得口感酸甜、营养丰富的软枣猕猴桃比较适合村里的土壤和气候,苗木易成活、耐寒冷、病虫害少、管理比较简单,果实营养丰富,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工成果酱、果汁、果脯、罐头等,而且目前市场需求好、前景广阔,国内种植量不大,市场价格也非常可观,成果每斤能达到元左右。软枣猕猴桃项目成了宋立元眼中的“不二选择”。

为进一步解决合作社的资金、技术等问题,经过村“两委”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反复研究,合作社决定与当地苗木企业“联姻”合作,由企业投入资金余万元用于购买苗木和园区建设,并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优质肥料。合作社运营管理具体由宋立元等村“两委”干部负责,以此解决合作社缺资金、少技术的难题,实现企业与合作社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年1月,邵伯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村集体以土地和上级扶持资金入股,占股15%;企业以资金和技术入股,占股51%;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合作社研究决定让全村所有村民持干股,全部村民占股34%,以户为单位参与分红,实现全民入社、家家有股。

邵伯村“软枣猕猴桃产业园”

组织起来垦荒山

根据村党支部的产业规划,一期除猕猴桃种植外,还规划了育苗区、采摘区,并划出部分区域种植新梨7号、软籽石榴、花椒等经济作物,新上光伏发电项目。“我们还取得了‘龙成二号’软枣猕猴桃在胶东地区的代理权,多条腿走路降低经营风险。在村北山预留亩土地,将根据经营情况规划建设二期项目。”短短半年多时间,邵伯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就从一筹莫展到产业规模雏形显现。

“自从村里上了软枣猕猴桃这个项目,我们‘两委’成员天天靠在项目上,有的时候也会因为意见不统一引发争论,但我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班子更团结了,号召力也更强了,特别是一些大活、急活,只要支部一号召,党员都能一呼百应。”宋立元认为在发展合作社过程中,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这是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也是能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保障。但在外人看来,变化最大的还是宋立元本人,这个从“宁肯种一百亩茶叶,也不愿上台讲一句话”的“闷葫芦”,如今变成了“说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就滔滔不绝”的“话匣子”。年,邵伯村迎接了烟台市基层党建现场观摩,面向近百人的观摩队伍,宋立元侃侃而谈、兴致昂扬,此后,还应邀参与中信集团在烟台召开的乡村振兴座谈会。这一切都源于集体经济有了希望、党员群众更加拥护党支部了,作为“领头羊”的宋立元,自然办事腰杆更硬、说话底气更足。

九顶莲花山一天一个样,党员群众看到了希望,发自内心地跟着支部干,村里的老党员都说又找回了老一辈战天斗地的干劲。“我们组织党员上山义务劳动,全村56名党员,44人上山,年龄最大的93岁。12名党员因在外地无法赶回来,家属便主动顶替上山义务劳动。”85岁的老党员宋西仁刚做了大手术,但干起活来当仁不让,旁人让他走都不走;75岁的宋希堂,儿子外出打工,他就替儿子上山种树……回忆起当时党群齐心共筑“致富路”、共植“幸福树”的情景,宋立元和村“两委”成员说着这些感人的故事,眼圈不由自主地红了。

“以前人都往外跑,有些上了岁数的,出去还找不到活,但在合作社可以。现在我们经常性的雇工在15人左右,临时性的雇工最多时能有70多人。”村党支部结合产业园管理需要,积极为本村和周边村的村民提供就业机会。“经常在这干,每人一年能拿到3万多元的工资,临时的话,每人平均也能增收1万多。”宋立元说,“看到大家领到工钱时的笑脸,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邵伯村党群服务中心特色产业展区

占地1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

一张蓝图绘到底

“我们产业园里的软枣猕猴桃果树有的已经开始结果,两年以后能大面积成果上市,预计每年收入能达到0万元,村集体每年能增收万元左右,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都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宋立元向外来参观考察人员自豪地介绍。

产业园建起来了,苗木管理和园区运行也步入正轨,但是宋立元还是闲不住,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有一股力量在推着我干下去,不能停”。他开始带着零星结出的软枣猕猴桃参加各类展销会,提前为合作社产品拓市场、跑销路,取得较好的市场反响。年底,合作社又贷款余万元,计划建设容量0吨的氮气储藏气调库。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让邵伯村的山耩荒地焕发了勃勃生机,给邵伯村种下了“甜蜜产业”,村集体腰包渐渐鼓起来了,宋立元跟村“两委”商议,决定拿出闲置的大仓库,改造建设乡村大食堂,为村里的80岁以上不能做饭的老人、贫困户、五保户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对于腿脚不灵便的,由党员义务送饭上门,“咱们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要通过一系列民生措施,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党的关怀。”

“我们村是海阳十大古村落之一,有多年历史的流苏古树,每年开花时,前来观赏游玩的人非常多,因此,我们在发展产业园种植产业项目的同时,还聘请了济南大学专家为村庄量身打造乡村旅游产业规划,一期打造邵伯党群服务中心、百年流苏树广场和村史馆。”目前已建成1余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便民服务大厅、特色产业展区、党员活动室等功能区,配备合作社、电商等办公区,极大提升了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

宋立元介绍说,“党群服务中心将来也是我们的游客接待中心,乡村大食堂也可以为游客提供就餐服务,我们还计划发展乡村民宿,已登记空心房屋30余栋,到时候再成立一个房屋合作社,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集特色产业、民俗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并辐射带动周边村庄抱团发展、共同富裕。”

“这条道走对了!”村“两委”干部经常听到群众这样议论,埋头苦干了一年多后,大家常讲“老百姓的感受最真实,他们说好,这条路子就是真的好。现在我们心在一起、干在一块,老百姓信任我们,我们也有信心,不怕干不出一片新天地!”

软枣猕猴桃

启示:邵伯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抓住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机遇,带领党员群众破旧立新、二次创业,立足村情确定适宜产业项目,村企合作共建实现优势互补,千亩产业园拔地而起,找到了集体经济增长点,增强了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组织力,开辟了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路子。“荒山变成金银山,绿水浇出幸福园。支部领办合作社,手握金树摇金钱。小康路上跟党走,日子一步一层天。”这是邵伯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用实际行动描绘的美好画卷。

来源:烟台党建目前0+人已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iyangshizx.com/hyzx/120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