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载户政路风雨无阻,千百座连心桥联通警民。他用朴实的工作,见证户籍制度变迁,倾诉无私爱民情怀,看似平凡却又处处不平凡。他耐心解答、真情服务彰显为民本色,克己奉公、淡泊名利展现高风亮节。他就是刘祝良,办事群众心中的“户籍老刘”,海阳人民心中的“道德模范”。 刘祝良,二级警督警衔,现任海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教导员。自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在户籍岗位上以踏踏实实的行动真心亲民、为民,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建设海阳先进个人”“海阳市十佳政法干警”“海阳市道德模范”“烟台市政法系统十佳党务工作者”“全省公安机关业务能手”“山东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个人”。 爱岗敬业,积极作为 在平凡中默默奉献 在常人眼里,户籍工作无非就是办办户口和身份证,今天这个迁出,明天那个迁入,天天重复着简单和平凡。然而在刘祝良眼中,户籍工作却并非如此,它连接着千家万户,能在工作中为老百姓真正办点实事,解决点实际困难,做这样的工作值得、充实,即使再苦再累也算不了什么。 工作中,他想方设法为群众提供尽可能满意的服务,不管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只要他能办到的,都会努力做到最好。正是以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爱民意识、服务意识和窗口意识,他把办事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用真情架起了一座警民连心桥,赢得了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今年6月,95岁的市民赵守荣来办理二代证时,却找不到自己的户口在哪。原来,他先后在我市多个单位任职,自年离休后,常年居住在辽宁省大连市子女家中,离休三十多年来,老人一直凭着《离休证》来证明身份。刘祝良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市委老干部局和大连警方,为老人查找工作档案和相关资料,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老人补登了户口、办理了二代证。领取到户口本后,老人当即带领自己的儿女亲自向刘祝良赠送了锦旗表示感激之情。 情系百姓,一心为民 在服务中细致入微 “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是农民的孩子,所以更懂得农民的辛苦与不易。”这是他发自肺腑的话语,正是因为他懂得,所以对于每一位前来咨询或是办事的群众,无论其身份高低,家境贫富,他都会平等对待,礼字当先,用热情的态度作好接待,耐心听取群众的要求,及时办结群众需要办理的业务。 去年,在延边大学上学的学生李林报考研究生时发现身份证消磁了。因为要采集指纹,当年9月14日他回我市重新办理了新的加急身份证。当时,他算计着10月14日之前能收到身份证,不会耽误报考。可没成想期间正值“十一”国庆长假,加上省公安厅制证中心又停了两天电,直到10月15日他也没有收到身份证,眼看着报名时间就要截止了。刘祝良得知后,立即跟烟台市公安局、省公安厅、海阳EMS公司、烟台EMS公司等单位联系核查。在确定李林的身份证将于10月17日(星期六)上午十点半左右到达烟台EMS公司后,他又请求EMS公司负责人于周六安排人员加班将李林的身份证从同期到达的三万多个身份证中挑拣出来,直接从烟台发往了吉林延边大学,使身份证在投递环节中至少节省了两天时间,从而确保了李林在报名工作截止的前一天下午收到了身份证。完成报名工作后,李林及家人对此感动不已。 “落一个户口、办一个证件,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小事,但对群众个人甚至一个家庭来说,可能都是一件大事。”“证件虽小,影响至大”。这是他从事户籍管理工作二十年来最深的感触。他在全体户籍民警中发起了“从事关群众利益的小处想起”的思想整顿,组织开展了“假如我是办事群众”的换位思考大讨论,确立了“户口事情无小事”的工作主题,以身作则,带领全体户籍民警通过为群众办“小事”,努力做到心系百姓、从警为民,真诚服务。 勤奋钻研,开拓创新 在工作中争创一流 从年户口登记条例实施以来,有的户口管理法律法规和户口政策横跨六十多年,而有的户籍政策却在根据国家管理的需要在不停地改革和变化。为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及时准确地按照规定解答、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户口难题,他不断强化自身业务学习和提练,已然成为全省户口管理的“活字典”。 年初,他在全市率先用自己的QQ号码作为“户籍便民QQ”,将QQ空间打造成“海阳市公安局网上户籍室”,将“办理出生落户须知”“办理户口迁移须知”“办理分户并户须知”“办理二代证须知”“温馨提示”等各种办事指南一一公开在“网上户籍室”上,并在全国多家网站和论坛里注册了“海阳户籍警察老刘”的名字,不断对“户籍便民QQ”和“网上户籍室”进行宣传,以此来引导和方便群众利用互联网进行即时业务咨询或交流。通过“户籍便民QQ”,群众足不出户,只需敲敲键盘,点点鼠标,就可以全面了解办理户口业务所需要的材料、程序、收费标准和业务咨询电话、急事急办联系电话,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办事效率。五年来,通过“户籍便民QQ”解答群众咨询3.2万余人次,远程受理户口和身份证业务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年,他将“一二三四五”确立为海阳公安户政工作的服务理念。即:一条主线(让人民群众满意)、两个目标(业务受理零信访,服务质量零投诉)、三点要求(不让工作职能在我的岗位上削弱,不让不文明行为在我的身上出现,不让公安机关形象因我受到损害)、四项原则(能办事情马上办,疑难事情尽力办,特殊事情上门办,大事小事认真办)、五种意识(一是树立宗旨意识,二是树立大局意识,三是树立忧患意识,四是树立自律意识,五是树立创新意识)。 年,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分析影响户政工作群众满意度原因的基础上,他出台了六项便民服务新举措,得到了社会群众和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时任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张建华曾亲自批示要求做好提升和推广。 年,他在全体户籍民警中积极实施“四民警务”。以户政队伍零违纪为目标,实施“敬民警务”,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通过力抓警务公开,进一步挤压了民警违规空间,杜绝了“吃、拿、卡、要、报”现象;以受理业务零推托为目标,实施“亲民警务”,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通过力抓服务管理,进一步拓展便民利民举措,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以服务质量零差错为目标,实施“爱民警务”,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通过力抓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能力,杜绝了因工作失误给群众造成不便或影响群众权益的事情发生;以服务对象零投诉为目标,实施“为民警务”,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通过力抓群众评议监督,进一步改善交流沟通方式,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通过推行“四民警务”,全局各户籍窗口群众满意率都达到了98%以上。 年,他结合户籍管理工作实际,专门设计、印制了《户籍业务一次性告知单》,在全局户籍窗口推广使用,在全局户籍窗口建立起一次书面告知、二次必须办结的工作制度。 年,他全面梳理了户籍管理的各项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自己从事户籍管理20年的经验,编写了《海阳市公安局户口管理一本通》,并利用周六、周日群众办理户口业务较少的时间,放弃休息,以学习《一本通》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了全局户籍业务培训。 年3月,他在深入调研、自我剖析的基础上,在全局户籍窗口再次推出四项便民举措,通过与烟台市局业务部门和软件开发公司协商,将全市临时身份证受理环节下放到派出所,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赢得了办事群众的交口称赞。 二十年来,刘祝良没有义薄云天的壮举,没有豪迈的誓言,也没有显赫的功绩,作为基层民警中的普通一员,他在平凡的岗位和平凡的工作中无怨无悔、孜孜以求,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普通和平凡,实践了一名公安民警对平凡的超越。 通讯员:宫祥云来源:今日海阳 长按识别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花多少钱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