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米拍大学生摄影夏令营的第五天,也是最后一天。 上课之前张晓老师就说过,不讲座,看照片为主,有什么关于创作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跟他直接交流。 先给米饭们看看学员们甩开膀子提问的场景,感受下气氛... -他们- 在重庆工作期间,从06年开始,他用holga相机抓拍到一些日常生活场景,把这些照片当做每日一图,发到博客论坛里边。直到08年,张晓觉得如果把他们组成一个系列应该很有意思,于是就有了之后获得三影堂摄影奖的《他们》。 张晓《他们》里的照片暗角强烈、色彩浓重,其实那是他所用的holga相机自带的效果。“这个相机最大的优点就是反应迅速,适合于抓拍你的第一感受。” 年6月,张晓从报社辞职成为自由摄影师,他厌倦了那种“日复一日,拍着类似照片”的生活,他想要走出重庆去拍自己真正想拍的照片。“那时虽然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但是我知道我不想要什么”。 辞职后的张晓,决定去远方旅行,拍一组新的系列。“其实我是想给自己划定一个区域而已,于是我选择了中国的海岸线,因为那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区,我觉得那里会很有趣。” -海岸线- 带着几年工作间攒下来的两万块钱,张晓来到了广西北海。那时的北海正处于台风季节,张晓从火车站出来之后匆忙的找了一间小旅馆,放下行李就奔向大海。然而,刚走到海边按了一下快门,一场暴雨便不期而至.......海岸线之行就这样开始了。 对于出生在海边的张晓来说,大海对于他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丰富的情感。《海岸线》还没有完成就获得了业内的肯定。年12月,获得了第二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年,他更是得到国际上的肯定,摘得了法国汇丰银行摄影大奖。 “在路上时常会被人问到,你来这里干什么?我们这里有什么好拍的?我也经常问自己同样的问题,我为什么要来这里?我总是回答:‘来看看,看看’我想我只是想拿起相机去记录当下中国这些真实的人和真实的景观,去面朝大海。”张晓非常喜欢戴安·阿勃丝的一句话:“我真的相信世上有些事情如果我不拍下来,就没有人会看见。” 张晓把自己的拍摄状态形容为条件反射。“当我遇到一个场景能够让我兴奋甚至颤抖,那必定是我想要的画面了。面对这样的场景会有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动去按下快门。这样的场景必定是直接或间接反映当下中国现状的而又有些超越现实的画面,像是一种矛盾。” “我一直对海有着一种强烈的情感,想去接近但又有点畏惧。海岸线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最早受到外来文化和经济飞速发展冲击地区。我们并不知道这种冲击是好是坏。也许就在人们恍惚之中它便迅猛的发展到了现在的样子,让人有些措手不及。我们时常会在这样的过程中迷失,哪里才是我的故乡。缺乏归属感,或许是我们当代中国人内心里的集体困扰。” 《海岸线》这些作品张晓是用玛米亚7Ⅱ拍的,其实他在08年用holga拍了两年多,多个胶卷拍完后,就发现holga的形式感带给自己的制约。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后,张晓有了玛米亚7Ⅱ,“我喜欢它的速度,很快,适合抓拍。换胶卷很快。快门声音又很小,很适合现在我的状态。” 年出生的张晓,年从烟台大学建筑系毕业,他说他的摄影之路是高考结束后在家等录取通知的时间里开始的,当时他从家里的柜子中翻出了一台凤凰B,“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相机,刚好我开照相馆的表哥家里有很多闲置的摄影教学书。我就开始边看书,边摸索着就开始拍照片了。拍些村里的人,村里的风景...每当把一个小相册装满的时候,心里好满足。” 在大学他接触了更多摄影知识后,他就决定将来要做个摄影师。毕业时恰好重庆晨报需要摄影记者,“是重庆选择了我”,于是他从沿海城市来到了山城重庆。在重庆他真正全面接触了摄影,经常在网上边跟大家交流摄影,张二驴的网名就是那时候取的。张晓说那段经历对他很重要,“现在想起那几年,虽然很单纯,但也很纯粹。” 《关于故乡》 我家在山东烟台的一个小农村。上学工作以后就很少回去,总是觉得自己和故乡越来越疏远,而故乡也正随着经济的浪潮而经历着一去不返的大改变。故乡在变,我也在另外一个遥远的城市变化着,所以这种疏离感越来越清晰了起来。(张晓) 家里的老风扇 妈妈骑车的背影 畸形的苹果之一 大姐家里墙上的山东省地图 村旁的化工厂 二哥二嫂的结婚照 吃早餐的父亲 在村口小卖部乘凉的人村民 海边闲逛的人 挂起来的羊头 数个关于故乡的作品系列,以张晓出生的“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徐家店镇台上村”为具体观照对象,从摄影家的个人经验出发,以手法多样的个案考察来展现张晓对于故乡的看法。这些作品的结构较为复杂,表现形态也较丰富,涵括了照片、录像带与装置等多种艺术表现形态,因此展现的看法(观“看”方“法”)也更充分地体现了摄影家的个人立场与表现方法。(顾铮) 张晓《关于故乡》的更多作品 -《移》系列- 从《他们》到《海岸线》,我都是在一种更加宏观的层面去记录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而这次回到故乡,更多的是关于自身的体验,从自我自身向外看,这样或许才能更真切更真诚的去看到现实。 《移》系列,大姨家里的毛泽东画像 《移》系列,妈妈和邻居们 摘苹果的刘奶奶 -《亲戚》系列- 这种类型的照片在我们村子和附近的乡镇一度十分流行,在当地这是很时髦的“新摄影”。有一批以此为生的人携带着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走家串巷的为村民制作翻新的照片。我喜欢称这些人为“影像的民间流浪艺人”。我爸妈也在村子里碰到过这些人,并也花钱请他们制作了数张我们的家庭照。 -《大姐》系列- 这些照片是几年前我在大姐家里的相册中发现的。这些作品上的人物用的都是大姐的同一张年轻时候的脸,然后“影像的民间流浪艺人”通过电脑软件把这张脸合成到一些时尚模特的身上。 -《家庭影院》系列- 90年代我家买了录像机,这些录像带也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在当时并不富裕的农村,录像机是一个新鲜高档的玩意。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手机和电脑的年代,电视机是人们在家里唯一的图像娱乐。而录像机的出现可以让人摆脱电视的单一节奏,可以自己在家播放电影,甚至可以录下节目反复观看,比如春晚,比如世界杯。当然还可以在家看着泳装美女唱起卡拉OK。 -End- 最后结束了,大家还不放过张晓老师......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最权威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要多少钱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iyangshizx.com/hyzx/68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