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烟台的温度为35度,

小编打算对世界宣称:

我这辈子的另一半,只有空调而已!

但每次小编抱着空调高喊“再爱我一次”的时候

就会开始忧国忧民地替古人操心

毕竟年第一代家用空调才出现

在那之前人们又是如何在炎炎夏日里

笑着活下去的呢?

对此机智的古代朋友表示,不用操心!

我国古代儿女多奇志

现在我们所能享受到的冷气与冰饮

其实他们一样也不缺

甚至能搬出个中央空调系统甩你一脸

就问你怕不怕?

住空调房

烈日炎炎什么最舒服,当然是躲在空调房里啦,然而你没想到古人也在专属空调房里“葛优躺”吧(都是套路)。夏房是古人为了避暑专门选址打造的居室,效果不亚于我们装有现代制冷设备的房间。先秦有窟室,秦汉皇室的凉殿,随后还有冰室和凉窖,都属于夏房(古代皇亲贵族的VIP娱乐包间~)。

若说窟室是古代壕的私人会所,那么窑洞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经济适用房,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至今还有不少人选择在窑洞里定居。

到了汉代,空调房就更加极尽奢华了。汉皇宫中的清凉殿制冷效果一流,据《汉书》记载,清凉殿“清室则中夏含霜”,大意为夏季室内还能结霜,不管这是不是一种浮夸的修辞,清凉殿的冻人之处都可见一斑(传说中的在空调房里打哆嗦吗)。

吃冷饮

冰箱是为食物而生的,在这个人人自称吃货的年代,小编想说,和古人比起来,你们还是tooyoung!冷饮,古代称之为冰食,约起源于商代。唐朝时市场上出现了专做冰品买卖的商人,他们把糖加入冰中吸引顾客(仿佛闻到了老冰棍的味道)。到了宋代,冰食更加五花八门,砂糖冰雪冷元子、凉水荔枝膏,雪泡梅花酒......

话说元朝一名食品商人突发奇想在冰里面加入了牛奶、蜜糖和珍珠粉,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冰淇淋。忽必烈时期,冰淇淋为皇家特供,除王室之外禁止私制冰淇淋。马可·波罗就是这个时候把冰淇淋的制作秘方从中国带回意大利的(不是说保密么),18世纪传入美洲后冰淇淋迅速在此扎根,年美国人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座冰淇淋工厂,生产出最接近于我们现在吃到的各式冰棒甜筒(别看冰淇淋听起来洋气,其实它的故乡就是在我们中国呢)。

清代以西瓜汁冰镇后制作的琥珀糕和甜杏牛奶冷冻而成的杏仁酪都是颇有讲究的宫廷菜,到了清末民国初,老北京的冷食店就很常见了,雪花酪、刨冰、酸梅汤、汽水等传统消夏小食一直陪伴我们至今(和老祖宗比起来,咱们都不是正宗的吃货)。

穿夏装

吊带、背心、短裙、短裤、短袖……这是现代人夏天最常见的着装,然而在古代却要“里三层、外三层”,实在是心累。谁告诉你的?人家分明也爱穿夏装!

看史料后发现,这古人穿得还真清凉。魏晋以前男人也和现代人一样爱打赤膊。而唐代薄、透、露的“半臂装”和“袒胸装”深受女性青睐。半臂装可以看作是古代的短袖衫,而比半臂装更大胆的,则是袒胸装(不论是薄,还是透,现代中国女性都没有唐代女性敢露)。半袖装和袒胸装,是唐代最性感的女性服装(羞涩脸)。

各种“避暑”神器

千万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不然随时甩你一脸神器。比如扇子,古人称之为“摇友”“凉友”,而且这不仅是一种取凉工具,还是一种艺术品,是书画家们题诗作画的小天地(古人os:哥摇的不是扇子,是艺术)。

除了扇子,形态各异的瓷枕也是古人度夏的必备神器。瓷枕的枕面长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中空,下端有孔穴可以透风,四周能透气,由于瓷器表面有一层冰凉的釉面,很快成为古人夏季首选的寝具。据称,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一开始并不是消夏纳凉的,发展到后来却以纳凉之用居多(谁说古人古板,分明很有情趣嘛)。

说了这么多古人乘凉的法宝,你是不是觉得已经结束了呢?哈哈,古人傲娇脸,再次甩你一个终极大招——“心静自然凉”!

哈哈,这可不是开玩笑哦。白居易在《消暑》中表示“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王维为了应对酷暑,竟抱着古琴走进幽深碧翠的竹林,席地而坐流连忘返,留给后人百读不厌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而清朝雍正皇帝追录康熙皇帝训话而编录成《庭训格言》,其中一则训文为《心静自然凉》,大致表达的意思就是要做到内心平静,身上才会不热,并且还指出,“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

果然,古人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你服了吗?

-END-

来源:途牛网







































白癜风该怎么治
湖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iyangshizx.com/hyzx/72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