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投放商家优惠现正火爆招商中合作 图文/白马啸西风 潮州市的行政区划,包括湘桥区即潮州古城、饶平、还有就是潮安。潮州市区的范围其实很小,往外围随便走两步,就是潮安地界。 潮安的古名叫海阳,历史可以追朔到北宋,曾经潮汕的出海口在潮安,不过也遭遇了淤塞的命运。 我的岳父,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潮剧演员,海阳县令就是他最擅长扮演的角色。而庵埠就是潮安的县城所在地,也是我这次潮汕之行的最后一站。 出发前,照例检索了庵埠的各级文保单位,选取比较密集且有代表性的,标记在手机地图上。对这种非风景名胜的目的地,家人是不会感兴趣的,于是我独自前往。 在潮州市区有公车前往庵埠,约40分钟车程,对这里一无所知,也并没有特别的古迹,期待不高。 跳下车站在大路边,这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和其他任何一个小城市一样,毫无特点,乱七八糟的建筑,尘土漫天,交通混乱,各种工厂工业区...... 飞速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这座古城;但我相信,总会有一片老房子,在某个角落静静地座落。 第一站,是要寻找乔林村的一座祠堂,门口有很棒的书法石刻。有了GPS,给找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至少大方向总不会错的。 穿过一片大市场,看到一条穿城而过的水道,开始遭遇密集的人群,直觉告诉我,就是这里了。 走过桥头,沿着河边,是一条条古朴悠深的小巷,颇有几分水乡气息。 在这里兜了不少路,又不通语言,于是改变主意去找另一个目标--庵埠文祠。 庵埠文祠,算是庵埠城内仅存的像样的古建筑,广东省博都有介绍其木雕,但地址非常模糊。继续迷路,百度地图只能搜到一个文祠幼儿园,我在河边来回折腾...... 最后,幸亏搜到了当年魔都同学们来玩的攻略,在猫叔的日记里才找到重要线索。原来是在一座小学里,连本地人也没几个知道的啊! 此处RP大爆发!过年期间,本来学校是关门的,根本不可能进去;正好遇到领导回校办事,门卫恰恰把门打开一会,我就直接闯进去了;解释来意后,获准参观。 门口的石牌坊,有非常漂亮的题词,不过已经和旁边建筑物的墙壁糊在一起。 第一进的院子,给改造成学生们的手抄报宣传栏,已经荒废了一段日子,积着厚厚的灰尘;主殿相当有特色,叫做“双檐四垂”,这应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样式。梁上的木雕狮子,很多都给斩去了头颅,殊为可惜。 离开的时候,顺便还知道了乔林祠堂的地址,原来就是乔林小学的校址,真是有缘分哪! 回到河边,沿河一直走下去,就是乔林小学,即月浦林公祠。 出于保住风水的考虑,所有临水而建的祠堂,都在河边建了一堵照壁,把运气留在自己的院子里。 照壁上自然极尽工艺之能事,是非常精美的瓷片拼贴图案。 不过这座祠堂的最大看点,在于门口的八副石刻对联,均为本地著名文人所书。 在网上能找到一篇相当详尽的解析文章,此处略过不提。我不懂书法,打完酱油后继续前进。 跨过河道,就是仙溪村,此人以王姓为主,从门楣上的“太原世家”、”琅琊世家“就能看出。 这里有一座王氏大宗祠,是市保。沿路有许多小庙和祠堂,各种好看。就隔一条河,仙溪人比起乔林人要热情N倍,指完了路还远远地比着手势,生怕你拐错了方向。 王氏大宗祠照例关门,此处再次设法进入,其实进屋真不难,只要真诚要求,多半都能成功。 祠堂主人专门为我打开正门,此处的工艺也较有特色,不多描述,自己看片。 告别时,老伯笔直地站在门口,目送我离开,无比感动。 然后在仙溪村里闲逛,这村里的祠堂真多,其中一座的门口有巨大的池塘,拍到了极美的倒影。 正午的阳光很好,仙溪村里值得拍摄的东西很多,不禁让我放慢匆匆脚步;在寻常处拍到好风景,这总是会让我开心很久。 这一段路,应该是庵埠之行里印象最深刻的。 最后一个点是外文村。这一村人姓杨,尊杨家将为祖先,杨氏家庙也是潮州市保。走到这里觉得非常疲惫,于是在一座女娲庙休息了很久,顺便问路。 拖着快走残废的双脚,终于是找到了目标,再次吃闭门羹,这次无法进入,在门口拍照算数。 下次有同学去,要帮我看这座祠堂的屋脊,说是有潮州主要景物的灰塑,很有特点。 潮汕还是有很多地方没有去,特意让小满帮忙买了本蔡海松老师的《潮汕乡土建筑》,推荐给各位对潮汕文化感兴趣的同学,这片土地,真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本文经作者许可转载,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用。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感受“旅行摄影”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陕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iyangshizx.com/hyzx/74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