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寺山黄花溪的传说 海阳市卫生局于心亮 相传,林寺山下住着一户人家,两口子挺懒,懒得都出名。他们生了个闺女,也懒怠动脑子起名儿,瞧见山墙头上开了朵黄花,就随口给闺女起个名叫黄花。 这一天,要吃面条,女人叫男人搬面板。男人懒怠动弹,就趴在炕沿上说:“你在我脊梁杆上擀吧。”女人就拿着擀面杖在男人身上擀了起来。擀好拿刀切面条,一用力,在男人身上切了个口子,男人也没反应。再切又一刀,又切了道口子,血都流出来了。女人忍不住问:“你不疼吗?”男人说:“疼,怎么不疼?”女人说:“既然疼,你怎么不放声呢?”男人说:“唉,我懒怠放声。” 你说说,懒到这份儿上,家里的日子能好过吗? 因此黄花姑娘打小就承担起家里的劳动,进门做家务,出门干农活,看着懒惰的爹妈成天不干活,做为闺女也不好说什么,有了怨气只能在肚子里憋屈着。 这天黄花姑娘顶着一头高粱花子回家,见到爹脊梁杆上的伤口,又听了做妈的数叨,简直哭笑不得,她说:“等下回擀面条,让我来,我保管爹身上没刀口子!” 过了两天,家里又吃面条,当妈的就支使闺女:“你不是说你做保管爹身上没口子,今天就来看看你的本事!”黄花姑娘让妈拿面擀杖,当妈的也不拿。黄花姑娘怄着气,心想:“既然你们懒,我也懒,我今天偏就不用擀面杖了!” 黄花姑娘揉着面团在爹脊梁杆上摔摔打打,当爹的趴在炕上不动弹,黄花就越摔越来气,不由拿着面团在爹身上摔的“啪啪”震天响,当爹的也不放声。 就这样,黄花姑娘把手里的面团越摔越熟,越摔越软,手一抻老长,就这样一根抻二根,二根抻四根,四根抻八根……最后一块面团给抻成了一束又细又滑的面条,在锅里煮熟然后浇上卤汤,没想到口感特别好,入口特别有嚼头! 爹妈喜欢上了闺女摔出来的面条,闲着就叫闺女摔面条吃。黄花姑娘也存心想让懒惰的爹吃点苦头,二话不说,每次都抓着面团在爹的身上摔的“啪啪”震天响…… 街坊听见响声,就奇怪:不逢年不过节,放的哪门子鞭炮啊!推门一瞧,都愣了。 风言风语通过街坊的嘴一传开,就像炸了群的羊,想拦都拦不住,很快在林寺山脚下传扬开了,人人都骂黄花姑娘不孝顺,在家里摔打她爹,简直是大逆不道! 黄花姑娘有口难辩,就跑到林寺山上,躲在一条山沟里哭,哭的天都阴了,最终下起了雨……雨整整下了三天三夜。天晴以后,黄花姑娘不见了,潺湲的溪水旁却开满了美丽的黄花,了解真相的人们认为,这就是黄花姑娘变的,这条小溪就被称为“黄花溪”。 闺女没了,做爹妈的终于后悔了,从此以后他们变得勤快起来,每当想闺女了,就拿着面团在面板上学着摔打,响亮的“啪啪”摔面声显得即喜庆又红火,感觉有一种往前冲的劲头儿,夫妻俩人后来开了一家小饭铺,专门摔面条,没几年小日子就过富实了! 作者简介:于心亮,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海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迄今在各类文学刊物发表文字约余万字。作品散见于《读者》《青年文摘》《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报刊。作品《偷瓜》被选入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小小说《弟弟的来信》被收选入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八册;短篇小说《六月初六的喜事》被西安电影制片厂买断版权拍成电影。 征稿启事 为挖掘、展示林寺山文化内涵和人文魅力,海阳市郭城镇政府、海阳市林寺山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海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拟编辑出版《林寺山民间故事集》,现面向全社会稿,凡涉及林寺山民俗风情、地名来历、历史掌故、人物传闻传说、林寺山风物传说、林寺山奇闻奇事,有关林寺山的谚语、歇后语、民歌民谣等原生态作品,均可投稿。 征稿时间截至年4月31日。 电子稿投稿邮箱: qq.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广东白癜风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iyangshizx.com/hyzx/84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