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的铁西瓜,威名传天下,直把那日军,打发回‘老家’!”一句朗朗上口的歌谣诉说着一段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智慧的山东海阳人民“没有铁雷造石雷”,研制出30余种被誉为“铁西瓜”的地雷,打响了载入中国史册、威震全国的海阳地雷战。 近几年,海阳依托“地雷战故乡”这一品牌资源,红色旅游不断升温。其中,在真实历史基础上修建的海阳地雷战景区深受游客青睐。 多方位体验“红色记忆” 年,以海阳地雷战为原型、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地雷战》,以及年以来连续拍摄的两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地雷战传奇》,让“海阳地雷战”家喻户晓,也勾起很多人渴望重温红色经典的欲望。 “红色景区如何专业化、精细化、品牌化,再现红色历史时不是仅仅停留在遗址参观、图片物品展示功能形式上,而是真正让游客融入历史、感受红色旅游的魅力,从而更好地去传承红色文化,才是红色景区的根本使命。”海阳地雷战景区负责人宋仁峰说。 为了全面弘扬地雷战的红色文化,景区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精心打造了一场集观赏性、教育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大型实景演出《地雷战》,微缩了当时的村庄、据点、革命根据地等建筑物,8万平方米的实景演出场,度视听盛宴,利用真实的烟火爆破,真实生动地再现了70多年前海阳大地上发生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战斗场面。为了让表演更加逼真,除专业的武打特技演员,众多角色都是由海阳当地村民扮演,在展现地雷战故事时,也表现了海阳当地的民俗故事。 按原景复原的村居、城门,“像模像样”的农村老太、老汉、媳妇和民兵——在《地雷战》演出现场,活灵活现的人物与场景很快就将在场的观众带入了战争年代,笨拙的日本兵和滑稽的翻译官让大家捧腹大笑。随着鬼子进村扫荡,演出的背景音乐骤然变得急促起来,观众的心也被揪了起来。几声巨响之后,场上“地雷”轰然爆炸,响声、浓烟、火光让在座观众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随着情节的推进,大家的情绪也跟着激昂起来。 海阳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海阳地雷战景区实景演出是适合现代游客需求的红色旅游文化产品,能让游客真正用“心”去感受红色文化,与单调的文物展示相比,这样更能让游客对这段红色记忆更加深刻。 注重休闲体验 海阳地雷战景区不仅承担着红色文化传承的重任,更是海阳不可或缺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之一。“现代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对出游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单纯地只是参观红色景区,会让游客感受大打折扣。如果景区吸引不了游客,红色旅游景区的教育意义也不能达到。”宋仁峰深谙游客需求。 在规划时,海阳地雷战景区坚持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将景区教育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参与性、体验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据了解,地雷战旅游区占地余亩,按国家标准建设,投资2.7亿元,是集实景演出——《地雷战》、民兵英雄用品实物展、胶东抗日大型展馆、青少年教育、党员学习基地、影视拍摄基地、自然名胜、休闲度假、游乐探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胜地。 以“东方红大舞台”为例,这是地雷战景区推出的一项胶东农家餐特色餐饮配合舞台演出的一项游客参与体验的亮点活动,在容纳多人就餐的大厅内,将“唱红歌”形式进行翻新,有演员和工作人员身着符合时代特色的服装表演《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节目,让游客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感受景区特有的红色文化,通过与游客的互动共同唱响红色经典,红色精神将代代相传。淳朴豪放的海阳大秧歌表演也被搬上东方红大舞台,游客可身着表演服装与秧歌队一起互动,感受海阳大秧歌的独特魅力。 此外,景区还为喜欢探险的朋友提供了空中漂流、畅游乐园、极限挑战区、重走长征路等体验项目,让游客感受“同甘共苦”。 未来值得期待 如今,地雷战旅游区保留了当时拍摄电影《地雷战》时的自然风景,沿途还可以观赏到拍摄时仿造的海阳民居,纪念民兵英雄的招虎、招福、二曼瀑布,还有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的拉弦石、镇妖石、瞭望石。 宋仁峰对景区未来充满期待:“我们景区一直坚持红色旅游与山水、休闲、度假、养生等绿色旅游融合发展、相辅相成,要把景区打造成为既能培养民族精神又能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的旅游胜地。” “民兵都是英雄汉,不怕艰苦不怕难,打日本,保家乡,地雷是咱好伙伴。没有铁雷造石雷,没有炸药自己碾呀,满山石头开了花,炸得鬼子心胆寒。”《地雷战》的主题歌不时在景区上空回荡,很多游客情不自禁地随着哼唱几句,这或许是景区在成功传承红色文化方面最好的印证。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太原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初期症状有哪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iyangshizx.com/hyfz/12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