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尾王,又名霞美,隶属广东省普宁市南溪镇辖下行政村,位于市区流沙北26.4公里处。全村皆一姓王,总人口约,村民多数出外经商务工,部分留守以农为业。南宋年间,王氏一支从福建省莆田乌衣巷迁居潮州海阳县,后于元朝中叶分衍至此。因这里东北两面和揭阳交界,原属黄坑都下社之尾,故村名下尾,又因村南有下尾张村,为作区别,而称下尾王。霞美是依谐音之雅称。村聚落呈点状分布,建筑多为传统贝灰三合土潮式民居,及部分现代新建的钢筋水泥楼房。有耕地亩,原主种柑橘,现多以绿化苗木、果蔬、水稻等作物为主。有集体企业1家,个体企业2家,个体加工企业13家。因处洪阳河与榕江汇流处,水路交通方便,福建省、饶平县、南澳市县等地的载贝船只常至此停泊,是贝壳、灰贝的集散点。村民原多从事水上运输,上世纪90年代前曾有农船余艘。有烧砖瓦传统,是南溪镇烧砖瓦历史最长、技术较高的地区。有小学、老人室各1所。是革命老区。村旧寨西门南边有康熙四十五年()奉旨建旌的节孝坊,是普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村中水脉遍布,每年端午前后有赛龙舟民俗。有乡村公路接县道线钟堂-梅云公路。算起来,也是去了很多次下尾王村了,包括几次去下尾张的龙舟赛及村落之行途经,还有去年底一次寻找节孝坊之行,最后便是这年6月9日的村落走访!因为与下尾张素有渊源,在此前查找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的问询求证过程中,对于下尾王也初有所识。比如,宋元之间,王张黄等姓氏于此下尾旧寨聚居,随后各自发展又分创张厝王厝两村寨;明万历时候,下尾张规划欲建家庙奉祀先祖,因祠之规划中地皮部分产权为王氏所有而致无法完善,后张氏多次与王氏座谈协商未果,遂远行上潮州府城打官司,几番周折,最后在州府正堂王大人的母亲张氏帮助下,由正堂王大人以折衷的判决安抚双方;元明时期,王氏有殷足实力……从地图上,下尾王与下尾张两村的多个老寨围几乎就紧贴而建,其中王氏在北侧,张氏在南侧,同处一个水脉密布的区域之中,其寨围均建于大小不一或四面环水的岛屿或三面环水的半岛之上!此处,即是下尾。下尾王村由三片新老大小不一的区域聚落呈长条状东西分布而组成,其中最老的聚落即老寨所在位于村西南侧;老寨外西北侧由榕江内河分割的对岸即榕江大堤上村之西北角则为下尾王新寨;在离老寨新寨东侧约二公里处,则是现代所建的新聚落,这里有三个寨围,一片厝局,一片楼局等。下尾王老寨,据说又称为美丰(锋)大寨,创于明初?其建置于三面环水的半岛之上,整体呈反三角形状,四周均建有寨包厝,内有若干建筑群。“反三角形下角”即南侧是东华里,这是一个坐北朝南偏西的内寨围,其主座为五间二进式公厅,公厅左右有二重火巷包,内埕南侧设寨门,门上塑东华里。东华里的后侧及西面,有一些零散不规则的房屋。若减去这“反三角形下角”,整个老寨的北侧部分则是一个坐南朝北呈长方状的寨围,其正北设有二个寨门,门外路下是内河池塘;西侧节孝坊旁设有西寨门;东侧正中设有东寨门;南与“反三角形下角”开放。内有四街建筑群,东一街首座为三间二进兼抱印拜亭的王氏宗祠植槐堂,后为一座四点金厝,左右有火巷包;东二街有四座五间过;西二街主座是五间二进的元祖厅,其内奉祀王氏十三世祖元长公妈及下公妈,祖厅后是二座五间过,中有一座为中光祖厅,在右侧有一重火巷包;西一街是一座面阔七间纵深三进的大甲祖厅,据里头的石碑上刻记,大甲厅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于进行重修。老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当然是西门的节孝坊!此外,寨内东北角的王氏宗祠也让人倍感兴趣,只是资料实在难以找寻,亦不知该祠建于何时!除此,老寨外的池塘内河边,没于踏头、桥梁石阶水边,均立石狮镇守!不过,据说这些狮子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布置的。老寨外的西侧环寨小溪对岸,有一座朝南而建的港中里,其内三街四座,主座为竹轩公厅,据资料上所知,为王氏二世二房?该寨四面均有寨包,正中内埕前设一寨门,后侧有小门通外。港中里的后侧即东北角,有一座伯公庙,及一座建于咸丰丙辰年的娘娘古庙,娘娘古庙除了奉祀石母娘娘,同时奉有将军老爷和大圣佛祖。新寨,也叫新霞里,与霞美相应。其位于内河与榕江之间的堤岸陆地上,寨东侧有建于年的美锋桥使之与内陆相连。新寨坐北朝南,是一个三壁连格局,其左有三从火巷包,右有四从火巷包,后则是二重后荫包;主座是三间二进的王氏家庙植槐堂,其内奉祀王氏一世祖王天佐公妈及二世松斋、竹轩公妈等;东西座分别为杰祖厅、材祖厅;内埕前正中设有寨门,上塑新霞里,东侧另有朝西寨门,上塑西顾。新寨的西侧,有新美里美合公厅,除此还有若干新厝座及新楼房。从村西往村东过去,沿着村道而行,路两旁有许多临街楼房,而大约1千米就看到下尾王学校;接着再多几百米,则是新聚落所在。这片聚落自南向北有五个寨围、厝局、楼局。最南侧是一个叫大草缝的大型寨围,其三街五座,左右三从厝包,后二从厝包,内埕前无设寨前等,埕是下广阔的内河池塘,对望则是下尾张村的后滘寨。主座是东霞厅,是一个五间过。大草缝后面有一片楼局;再后是一个坐西朝东的厝局,厝局前则是裕安里。裕安里内是一座五间二进的懋昭公厅,左右有三重寨包,后有二重,内埕前是围墙,埕南北各设有一寨门。比较有趣的地方是,懋昭公厅的大门楼四幅壁肚联文与寻常不太一样,除了不对称,内容也比较鲜见。裕安里北侧是村道,村道北侧有一个寨围,主座是五间三进的槃祖厅,其左右有三从寨包,后为二从,内埕前未设围墙及寨门,埕下是池塘。在村东的地方,有一霞美东桥,东桥边是洪阳河入榕江的一条分流,其上设有水闸。

西门内的节孝坊:旌表节孝。

《普宁县志·卷之六·坊表》(清乾隆萧麟趾主修版):为监生王学庠之母杨氏,奉旨建在下社下尾寨。《普宁县志·卷之七·列女》(清乾隆萧麟趾主修版):杨氏,王元长妻,生员锡翰、国学生学庠母也。夫亡,氏年二十一,柏舟矢志孝事翁姑,教育二子,俱得成立。康熙四十五年奉旨建坊旌表,祀于节孝祠。下尾王节孝坊是清康熙四十五年由

两广总督郭世隆领衔,广东巡抚石文晟、花特崇、广东承布政使董廷总、广东提刑按察使黄国材、广东学政按察使胡显、潮州府正堂梁文煊、许锡龄、雷州府正堂摄潮州府事赵光贵、普宁县正堂安定枚、普宁教谕陈炎、普宁训导李壮华等12位官员联名,为

表彰王杨氏、王学庠母子的“母节子孝”美德而立坊旌表。其建于年,在上世纪破四旧时候,村民为保护古物而拆卸藏存,至改革开放后重新装建,整体完好。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石牌坊,楼为庑殿顶,坊通面宽5.35米,高5.6米。牌坊最上是镌刻“圣旨”二字之匾额,正匾额正面刻:节孝坊;北面刻:奉,旌表节孝,康熙四十五年腊月谷旦立;匾额下横梁为各级官员联名;最下一横梁刻:杨氏,处士王元长之妻、岁进士杨讳耀春之孙、庠生杨讳灼坤之女、宋礼部尚书王讳大宝一十八世孙庠生王讳雷阳之媳、太学生王学庠之母。这是普宁目前仅存不多的牌坊之一,可贵的是,牌坊的构件均为原物!据说,是时王学庠年长有成,感母亲含辛茹苦,遂上报朝廷,请求旌表母亲懿德,后得朝廷的褒奖、恩准,并颁发圣旨敕建节孝坊。下尾王氏源流相关:闽王王审知(-)第四世孙王坦,初居泉州开元寺巷,后由泉州徙居广东潮州,是为王氏潮州祖。王坦生有四子,其第三世王国昌,生四子:大宝、大鼎、大奎、大纲。王大宝,字龟元,南宋名臣,为唐宋潮州八贤之一,北宋绍圣元年()出生于潮州府海阳县登赢都汤头村(现潮州归湖汤头),早年选入太学,南宋建炎二年()中进士,廷试第二,成为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历任南雄州教授,枢密院计议,差监登闻鼓院(接受士民向皇帝申诉奏禀的衙门)等职。卒葬归湖神前山“沉江月”地。其后世子孙散布于潮安、普宁、澄海、潮阳、揭阳一带,盛极一时。王大宝传下第七世孙王天佐,字仲舒,元朝延佑年间(—)进士,任承事郎,后转大理事平判,由海阳迁普宁黄坑都(旧属潮阳)定居下尾王,为开村一世祖,有二子:长松斋,次竹轩。下尾王氏族号:海广天宽,山高水长,龙腾凤舞,书秀兰香;文武蔚起,国家祯详,积善余庆,万世永昌。书号:开贻阙孙,谋燕翌子,继志述事,敦伦饬纪;世德作逑,遐福降尔,荣祖耀宗,诵扬书史。(本段资料据网络及其他相关编整)

王氏宗祠门楼肚上的匾额、麒麟、壁画等。

门楼肚上有两幅比较趣味的壁画,其一勾画一场国军海战北洋军阀,另则为登陆进行时;里头有火轮船赵云号、先生号、安海号,船上大炮、国党青天白天旗、北洋军阀的五色旗、持枪的海兵、指挥官等;除了有码头洋楼,还有潮汕民居,连电线杆都有;有远山,亦有海上渔民。这两幅壁画不知始作于何年,或仅为现代重修?

懋昭公厅。

大门楼中有四幅壁肚:一为友人题诗;一为主人自嘲自书;一为题名“官宝壶铭”的篆书;最后一幅让人摸不着头脑,画两个圆中间夹一个长方块,其上有传世富贵、寿安等字样,还写道:太康号……据目前走访过的村落中,所遇与之类似的壁肚很少,仅一二处,然至今仍不知所表。

洪阳河入榕江的闸口。

下尾王之行,给我很多意外的收获!实际上,又可算是意料之中!比如王氏的祠堂,来此前已推测必有非凡之处。王氏除了老寨内有宗祠之外,新寨还以王氏家庙为主座,而两祠所奉祀便为本村开基祖,即元代进士,唐宋潮州八贤之一南宋建炎二年榜眼礼部侍郎王大宝第七世孙王天佐!最可惜的,虽然此次在新寨的地方有遇到热情的村民阿叔给我们开门到祠堂里头去参观看看,不过请教问起本村王氏相关,却几乎一无所得,或有:下尾王氏与揭阳潭王村王氏关系密切,每年端午常往该处借来龙舟以让村民活动,或直接往该处进行联谊;祠中植槐堂匾额是民国庚申年村人所书;书法家王子智是本村人……其实,我想多些了解一些元明时候下尾此处的故事,比如王氏张氏之间,比如龙舟民俗的兴起,比如王氏宗祠、王氏家庙的建成,比如开基祖王天佐来此立籍有何典故,比如水源边那些石狮子……









































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中科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iyangshizx.com/hyzx/77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