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jdy/210304/8714221.html文/标准排名分析员董馨终审/惠吉华绿色要闻 首条直通雄安清洁能源大动脉开工 近日,从国家管网集团了解到,我国首条直通雄安新区的清洁能源“大动脉”——国家管网蒙西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下称“蒙西管道”)项目一期工程于4月13日开工。蒙西管道一期工程总长.5公里,沿线新建8座站场、1座改造站场,19座阀室及1座调控中心。项目起点为天津LNG临港分输站,终点至保定定兴分输站。 点评:蒙西管道工程是保障民生用气的基础性重点工程,被列为国家发改委“天然气互联互通计划”,与陕京二三线、中俄东线等国家管网天然气主干线及京津冀支干网络互联互通,可促进环渤海地区天然气基础设施优化布局,有利于完善华北地区“X+1+X”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蒙西管道建成后,可实现与该区域内国家及省级主干管网的互联互通,汇合输送天津LNG、山西煤层气、内蒙古煤制天然气3种气源,并将有效连通国际LNG天然气市场与国内消费市场,形成融通内外、调峰保供态势,大幅提高京津冀经济圈清洁能源供给。国内核电行业首个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在威海荣成开工 4月13日,我国核电行业首个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国和一号+”在威海荣成开工建设,该项目依托智慧能源管控与服务平台,将核能-光能-风能-储能等多种能源集中采集、集中监控,实现多能源互补,供需互动和效益最大化。 点评:“国和一号+”核电智慧能源项目,是在我国三代压水堆核电重大科技专项“国和一号”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核能发电优势,同时综合光伏发电、海上风电等多种清洁能源,开发出核能供热、海水淡化、核能制氢等多种效能,形成“零碳、智慧、综合”的能源新模式。“国和一号+”建成投运后,平均每年可增加发电量.5万度,节约标准煤约吨,减排二氧化碳吨,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全国首家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在四川成立 近日,“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在四川大学正式揭牌,成为全国首家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是以碳中和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核心,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发展路线,打造的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点评:“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将瞄准四川省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突破“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绿色城市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50第7名:上海股交中心正式上线碳中和指数 4月14日,上海股交中心正式上线碳中和指数,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上海股交中心碳中和指数的设计,参照目前市场上主流碳中和指数和相关概念,将股份转让系统(E板)和科技创新板(N板)中涉及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以及符合有助于抵消人类生产生活行为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关概念的共计家挂牌企业作为碳中和指数样本,以市场开市日年2月15日为基日,以点为基点。 点评:上海股交中心发布碳中和综合指数,将有利于支持上海建立完善绿色企业项目库建设工作,促进满足企业绿色低碳融资需求,进而推动市场各方 点评:卢义玉研究团队与企业合作,在延长石油延安国家级陆相页岩气示范区开展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现场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试验证明,该技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同时为二氧化碳规模化封存提供新选择。绿色汽车河南省年新增新能源汽车8.5万辆 4月14日,从河南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获悉,截至年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3.6万辆,去年新增8.5万辆,同比增长62.5%,其中,纯电动汽车新增7.5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新增1.0万辆。郑州、洛阳等12个省辖市新能源汽车新增数量均超辆,商丘、信阳等11个省辖市新能源公交车新增数量均超辆。 点评:去年河南省还争取中央财政资金、下达省级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本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新能源乘用车研发推广、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等;相关部门先后出台政策支持本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等。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提速,新能源汽车领域42家企业迈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新建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智能充电、金属燃料电池等一批省级研发平台。绿色国际苏格兰电力计划建造英国最大绿色氢工厂 4月12日,苏格兰电力公司宣布,将在年之前建成英国最大的绿色制氢工厂。该公司现已提交规划申请,拟在Lochgoin水库以西约5公里处兴建该设施,毗邻现有的Whitelee扩建变电站。有关规划申请的决定预计将于年秋季做出。 点评:该项目将在苏格兰电力、BOC和ITMPower的苏格兰绿色氢伙伴关系下开发,旨在建立起绿色氢生产设施,同时包括整个苏格兰的加氢站网络。绿色曝光台恩施一企业污染生态环境受重罚 4月15日,在恩施州人民检察院、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见证下,恩施州生态环境局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根据协议,赔偿义务人将赔偿71元,用于生态修复。这是今年恩施州达成的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 年9月,恩施州生态环境局鹤峰县分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溇水河变黑。环境执法人员展开实地排查,经调查发现:赔偿义务人经营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运营公司,因操作不当致垃圾渗滤液外溢、泄漏,进入地表水环境,对水体造成污染。经充分调查取证后,恩施州生态环境局对该公司进行行政处罚:责令改正环境违法行为,处罚款35万元。 根据《湖北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应依法追究该公司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为此,恩施州生态环境局委托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该公司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情况进行鉴定评估,并出具鉴定意见。根据鉴定意见,恩施州生态环境局与该公司进行磋商。该公司表示,已深刻认识到污染行为的严重性,同意承担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71元。最终,双方共同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 点评:谁污染,谁赔偿;谁损害,谁修复。此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的签订,真正把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到了实处,让“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秦皇岛市多个工地因控尘不力被处罚款 近日,从秦皇岛市住建局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环保力度的不断增大,省市两级环保督察保持对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持续高压。去年年底以来,秦皇岛市已有12个工地因扬尘治理问题受到罚款10万元的处罚,多个工地被责令整改。 点评:今年以来,面对秦皇岛市大气污染减排压力巨大的现状,监管部门加大了对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力度,要求施工单位围绕《河北省扬尘污染防治办法》,采取狠抓苫盖、狠抓围挡、狠抓喷淋、狠抓绿化、狠抓监控等“五个狠抓”的方式,全方位落实标准,不得打折扣。同时,秦皇岛市监管部门从严监督执法,落实每月调度、排名、通报制度,凡是被通报、处罚的项目,按规定移除环保服务保障清单,未列入保障清单的不得申请列入保障清单,问题屡犯的列入“黑名单”,确保在施工扬尘治理上见到实效。本文首发于标准排名,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