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武说,或许是因为受到歧视,他在年轻的时候养成了看书解闷的习惯,“我就是想得开,能活一天就高兴一天 记者看到,于建武房间内的桌子上还放着好几本书 ,有《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工具书,也有散文和小说“因为得病,我只上到了小学三年级,但是我对古文非常感兴趣,不上学以后就看书自学这些书我看了好几遍了,这本《传习录》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 林永丽] 程显胜说,因为麻风病的传染性 ,“麻风村”建在山上是为了更好地与外界隔绝现在麻风村里已经没有了“村民”,除了大门,就剩下一圈不太完整的围墙和两间破旧不堪的瓦房,院内长满了荒草,看上去已经很久没人来过了其中一间不大的房屋内有一个灶台一个土炕,地上一些盆子和烟台海阳市地图坛子被扔得乱七八糟,另一间瓦房已经没有了房顶“再往上走还有一个地方,以前那里住的都是病重的人,医生也住在上面,现在已经拆了”程显胜说,这个占地约20亩的院子里住的都是麻风病的康复者,“后来有些康复者回了老家,有的去世了,慢慢地就没人住了,最后离开这个院子的人叫于建武” 他们需要关爱 1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海阳市徐家店镇程家沟村,麻风村就位于程家沟村旁的小山上在48岁村民程显胜的带领下,记者沿着一段蜿蜒崎岖的小路爬上山,走过20多分钟的路程来到了昔日的麻风村 于建武还记得,他当年在村子里养过鸡、种过地,因为自己残疾并没有多少劳动能力,他还享受自己老家村子里每年90块钱的补贴,每逢过节的时候,还会有不少慈善机构以及社会上的山东海阳市天气预报爱心团体送去一些慰问品,他就依靠这些来生活“真是多亏了公家的帮助啊”于建武说,他在麻风病患者里面病情算是比较严重的,要不是好心人的帮助以及公家的拨款,靠自己他活不到现在 谈话中,可以看出于建武比较开朗,对以前的“麻风往事”毫不避讳他说,其实多数的麻风病患者并不像他一样乐观,“大部分的麻风病患者都特别自卑”于建武说,麻风病不仅让患者毁容,有人还受到家人的抛弃,还有一些病人自己给自己背上了心理包袱,说到底还是因为当时对麻风病不了解,让麻风病康复者受到了歧视 别人谈之色变,却是他的重生之地 在程家沟村,提起于建武,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都表示有印象“于建武啊,以前就住在山上,几年前已经走了”一位村民说,于建海阳市属于武已经回了老家,“好像是被他弟弟接走了,他老家在郭城镇,他现在住在郭城镇的古现敬老院” 经过十多公里的路程,记者来到村民所说的古现敬老院,经过打听顺利找到了麻风村的最后一位“村民” 于建武说,两个同伴的年纪都比他大,其中一人比他大十岁,因为得病双目失明在麻风病村住了几十年后,家里都已经没有了亲人,住在荒山野岭常年与外面隔绝,他看不到希望,最后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最后就我们三个人了,我在家里弟弟的帮助下去了敬老院,他俩一看我要走了,觉得也没什么希望了”于建武说,比他大十岁的老人在屋子里面放了一把火把自己活活烧死了,就是在院子里面没有房顶的那座房子里,房顶就是在那个时候被烧没的,另外一名老人是上吊自杀海阳市天气预报查询的 最后的两个同伴,都因自卑而自杀 “麻风村”生活 患上麻风病以后,于建武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他说,他11岁的时候附近还没有麻风村这一说,只是靠着父亲抓来的一些药治疗“中间病了五年,到了16岁时徐家店镇就有了麻风村”于建武说,他父亲立马把他送到了与外面几乎隔绝的麻风村,他算是第一批住进那个麻风村的患者而从住进去到2007年离开时,于建武中间有过一段时间离开了麻风村于建武清楚地记得,他的麻风病在1966年也就是27岁的时候康复了“康复以后我就回老家了”于建武说,回到老家后父亲已经不再照顾他因为得病手脚已经残废,于建武根本不能养活自己,不得已又回到了麻风村“那时候麻风村里面又建了一个康复村,专门让一些康复的病人在那儿生活”于建武海阳市15日天气预报说 程显胜说,麻风村里的人经常与他们村的村民一起劳动,“我还记得摘苹果的时候经常一起摘,休息的时候就坐在地头一起吃苹果” 最多时有500人,他是最后离开的 图/快报记者 高绪亮 探访“麻风村” 1月27日是第60个“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能使病人手脚残断、鼻塌眼瞎,让许多人谈“麻”色变1月27日上午,记者探访了海阳市徐家店镇的麻风村,这个曾经最多容纳500名病人的麻风村如今只剩下了两间破旧不堪的房屋在徐家店镇程家沟村村民的指引下 ,记者找到了当年最后离开麻风村的那名康复者— — 今年73岁的于建武,听他讲述五十多年的“麻风往事”他是第一批住进麻风村的患者,如今住在老家郭城镇的古现敬老院里于建武说,那个让很多人谈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之色变的“麻风村”是他的幸福之地 当时的麻风村里面,有来自烟台各地的麻风病患者“有的人患病比较轻,康复之后回到老家还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于建武说,当年一起在麻风村住的、很多患病较轻的病友出去之后都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有的都当了村委书记,还有的做起了生意” 自己养鸡种地,过节能收到慰问品 坐在单人床上,今年73岁的于建武开始讲起了他的“麻风往事”他说,麻风村里面病人最多的时候是在 20世纪60年代前后,能够达到500人,“有些人因为得病去世了,还有些人康复以后就回老家了,我是麻风村里面最后一个离开的”于建武说,2007年他的老家古现有了敬老院以后,他就来到了敬老院 从16岁住进去到68岁离开,于建武是在麻风村里住的时间最长的一名患者他说山东省海阳市房价,其实最后几年他并不是一个人在里面生活,跟他住在一起的还有两名同伴,但是在他即将要离开的时候,两个同伴都因为自卑而自杀了 二十亩大的院子,只剩两间破瓦房 文/快报记者 侯晓丽 在养老院内,于建武非常满足现在的生活,无聊的时候就晒晒太阳和朋友聊聊天 于建武告诉记者,他现在回忆起住在麻风村的日子 ,感到更多的是一种幸福“麻风病都被认为是不治之症,我从小得病,但活到了现在,大半辈子的时间都是在麻风村度过的,那里就是麻风病人的重生之地”于建武说,如果没有麻风村,他或许早就因为没人管而去世了,“山上的那个麻风村 ,对外人来说离得越远越好,提起来也都觉得恐惧 ,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地方” 说起自己的麻风海阳市属于病,于建武毫不避讳他说,他11岁就患上了麻风病,“小时候在家干活的时候,被铡刀把右手的手指铡掉了,从那以后就感染上了麻风病”说起被感染上麻风病的原因,于建武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那时候周围也没有患这个病的人,不知为什么就感染上了” 记者见到于建武时,他正在与几位老人坐在墙根处晒太阳,听说记者是专程来找他的,便热情地打着招呼把记者带到了他的住处据了解,于建武目前在古现敬老院负责看大门,住在门口的传达室里,麻风病让他的脸部变得畸形,双手手指严重萎缩,走起路来也一瘸一拐“我的左半边脸已经瘫痪、没有知觉了,所以嘴都是歪的”于建武说,他的脚上穿着不同颜色的鞋,右脚由于得病已经没有了,现在膝盖以下装着假肢 住在敬海阳市郭城镇邮编老院后,看着院门与老人们聊天晒太阳是于建武每天的生活1月27日是今年的“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于建武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说,现在得这种病的人已经非常少了,在麻风村的时候 ,他还经常因为这个特殊的日子收到一些慰问品 于建武说,在医疗条件很差的时候,麻风病被认为是传染性很强的不治之症,因此患了麻风病的病人会受到很多歧视,尽管康复了别人也不敢靠近,因此有不少人都像他一样被家人“抛弃”,只能在麻风病康复村自食其力 16岁就住进去,一住就是52年 银川白癜风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aiyangshizx.com/hymt/53.html |